如果你有上帝视觉的话,你就会发现,不论日军是从哪个方向向中山北路进攻,最终都会暴露在一分队的精准打击之下。
此时的周文依然站在街道边上,看着一支支部队在快速通过,不断询问部队番号。其中有几个中将和少将在人群中远远向他敬礼致谢。
现在可没时间寒暄和打招呼,何况现在撤退的人群几乎是一个挨着一个,根本走不出来。只能远远向和周文表达谢意。
而且,如此大恩岂是一个谢谢就能交代的,这些将官们都默默记在心里,将来有机会再报恩就是。
周文站在这里倒不是要显摆什么恩义,而是他默默计算着撤退部队的数量和番号,要判断前面还有多少人没有撤下来。
周文知道,即使以一分队这些兵王的强悍战力,在这个宽度纵横都超过一公里以上的十字路口,也不可能坚守很长时间,还要考虑兄弟们的退路。别到时候被鬼子抄了后路就不好了。
由于事发突然,佣兵团各部队还在抓紧时间紧急布防,什么炮兵阵地和阻击阵地,总要花时间构筑,周文也不会调动部队上来这里打阻击。
而且他本来是用于预备队的二团,现在正紧急跟防御上元门一带的51师换防,也不可能调用。
而鬼子现在在东面和北面已经展开,估计上元门也马上要爆发战斗,周文只是希望51师能够尽快撤下来。
要知道,当初的撤退计划中,51师驻守的上元门一带距离下关码头最近,所以是排在最后撤退的部队。
现在只要51师最后撤下来,就说明国军部队基本都撤完了,他就要考虑撤退到中山北路的中段,也就是卫戍司令部和中央银行大楼附近区域,跟鬼子最后决战。
一分队现在所在的区域是三个大马路的交叉口,地理位置虽然很重要,但防御面积太开阔,并不利于人数劣势的一分队防守。
周文率队来这里主要就是掩护国军撤退,并不打算长时间防守。
反正日军最后必然是沿着中山大道进攻,那就在中后段跟小鬼子见真章吧。
……
周文耳麦中突然传来张晓平的声音:“师兄,有鬼子坦克,我听到发动机声音了。”
鬼子要派坦克打头阵,这是周文之前就猜到的事。
你想想,鬼子现在十几万部队分别散布在南京城的四周,由于城市战兵力不易展开,在城中与国军打巷战的也不过几万人。
现在得知华夏守军要撤退,日军短时间也不可能就能集结主力全部攻进城内。
所以周文估计,日军首先会派出战车部队打头阵。
就如冷兵器战争时,一般就是用骑兵冲阵和迂回分割来包围溃败的敌军。
日军的95式坦克和那些薄皮装甲车虽然不放在周文眼里,但是对缺乏反坦克武器的国军来说却是妥妥的大杀器。
而且,别忘了日军也知道南京城的布局,中山北路可是直通挹江门的主要通道,而且还有40米宽,不正好是鬼子战车部队纵横驰骋的理想战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