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甲申天变无弹窗 > 第213章 没有君子(第3页)

第213章 没有君子(第3页)

这已经是等于战了。

没有地盘儿,你手里就是再精锐的武力也是白搭。尤其是关宁军和赴死军这样的队伍是硬生生拿银子砸起来的,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很快就会沦落为闯军那样的乌合,然后被人消灭。

地盘儿的重,吴三桂是深有体会。放满清入关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当时要是有一块稳固的地盘儿,可以把军队养活起来全可以继续反抗李闯或者是抵抗满清,最起码也是割地自保的局面。

手中有兵而养不起来也是当年先投李闯再投满清的根本原因之一,如今在陕西苦心经营于有了一点儿根基,不可能让出去。

一了李四的条件吴三桂立刻翻脸,唐王反而是哈哈大笑:“我说你这个平西王,还真是让李四给说准了,一提地盘你肯定就恼。哈哈,李四这个家伙,真是有两下子。

既然是铁了信的想要一块地盘儿,李四也不能断了你的活路,所以准备和你换,换地盘?”

“换?”

“只要你平西王愿意和他李四合,李四保你有更大的地盘儿。”

“李四愿意把河南和直隶给我?那还好商量……”吴三桂话带讥讽的说道。

“河南和直隶是朝廷的,你们谁也别想。”唐王笑到:“李四的意思是把亦里把里,阿里麻里、甚至是不花喇等地作为你平西王的养兵之地……”

这些都是极西之地,根本就不在大明朝的版图,用当时的眼光来看,就是蛮荒之地。听起来是广阔的很,已经和当年蒙古人的钦察汗国接壤了。可这不是瞎胡闹嘛,还不如直接说用月亮上的地盘儿换陕西呢,吴三桂当然不干。

“不管你听还是不听,我的话是带到了。对了,还有最后一句:李四说他绝对不是拿你寻开心,若是你平西王有这个心思,极西之地赴死军可以包打,打下来算你的。而且不久之后,这些地方将成大明朝的腹心之,赴死军还会打到更远的地方,开疆拓土永无极限……”

吴三桂算是听明白了,李四是想把关宁军捆绑在一起,共行对外扩张的事情。吴三桂不得不承认,极西的那些弹丸小邦根本就受不起赴死军一次像样的打击,赴死军要是扩张的话,轻易就可以拿下这些貌似辽阔的地区。

可吴三桂也不是三岁的娃娃,拿关中三秦之地去换那些地区绝对不行。

“唐王奔波辗转,都是为了我和李四,先谢过唐王的好意。他李四这是欺我,我当宁死不退。他若战便来打好了。”

“平西王三思。”

“不必再思。”

“那好,李四也说你这边肯定是要打的,让我告诉你,姜那边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你就不必再费心费劲的拉拢大同方面了。”

赴死军和吴三桂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当然都要想法子拉拢大同的姜,以吴三桂的弱势地位而言,就算不能把姜拉拢过来,起码也要让他保持一个中立的架势。

不过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出现,姜更有可能倒向实力强大的赴死军,成为吴三桂的敌人。

“呵呵,姜就是个蠢货,也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若我这边支撑不住了,他也没有活路。”唐王笑道:“这个道道儿我都看出来了,姜会看不出?不过姜实在不是李四的对手,若不如此,只怕会第一个倒在赴死军马足之下。”

“下月初一,赴死军将攻打延安府路在虎口关入路在孟家山入,然后齐攻延安府城。”唐王很自然的说出赴死军的进军路线,这样的重大机密,就好像刚才说“黄瓜不错”一样,根本就没有当成什么大事情。

“哈哈,多谢唐王告知,看来朝廷是准备隔岸观火了。”

两个大的地方实力派死掐,对于江南朝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真要李四和吴三桂打到了口吐白沫无力再战的程度,朝廷那边肯定是鼓掌叫好。

“你们打起来对我那大侄子皇帝没有坏处好是你李四的心肝肚肠都打出来,然后李四把你的脑浆子撞出来,哈哈。”唐王半真半假的说道:“不过这些情报不是我给你的,是李四托我告诉你的。他说不管胜负如何们双方都不希望把陕西打烂,所以最好还是一阵见输赢。到时候西王若能认清楚形势,也不算晚……”

这样的话语若是差个人说出来,不是细作也是双面的细作,肯定早被吴三桂严刑拷打了。可唐王这么一说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哈哈,”吴三桂仰天大笑:“好狂妄的李四,既然他都如此了我也不能小家子气了。不管是虎口关还是孟家山,我都给他让开。他也别偷摸摸的象个摸鸡贼一样了大方方的过来吧,我在延安府等他就是。若是十日之内打不下延安府也会知难而退了吧?”

“三日,李四说若是平西王真在延安府等日即可。三日之内若是拿不下延安,他就永不踏足陕西半步。”

“哈哈,看来还真是个君子协定。好得很呐,若是他真有这个本事,我就搬家。”

总体来说,吴三桂居于劣势,不管是兵力还是整体实力,都无法和赴死军比肩。尤其是在很大一部分兵力牵制在四川之后,若是赴死军真的趁虚而入,麻烦相当之大。喀尔喀等蒙古各部完全可以回头袭扰,姜也可以趁虚而入,虽然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伤了吴三桂的筋骨,可牵制一部分兵力完全可以做到。到时候赴死军全力一击,关宁军胜利的可能不足两成。

因为不想陕西打烂,所以李四不愿意做逐

的争夺。只要吴三桂肯认输,方法无所谓。

某日某日攻打延安府,连行军路线都给对方了,怎么看都是君子协定,可真要是执行起来,无论是李四还是吴三桂,都不可能就真的是什么“君子”了。

战场上的东西,虚虚实实尔虞我诈,从来就不讲究什么君子。李四要攻打延安府的事情,不能不信可也不能信的实了。就好像吴三桂让开道路放赴死军进来作战一样,都是基于自己的考虑,可不是什么堂堂正正的君子气概。

吴三桂的兵力本就不占据优势,又被牵制了一部分。若是把兵力分散的布置在边境线上,就是自取其辱了。赴死军一旦突破,纵深如何面对?与其在边境上提防着李四,还不如把兵力收缩回来形成战略支撑,内线作战的便宜好处就不必说了,当年在关外就是这个样子。鞑子虽然咄咄逼人气势汹汹,可只有几个有限的支撑点卡着,鞑子也是干瞪眼没有法子。

其实吴三桂还有个盘算,前面是在和张献忠打仗,也估计到了张献忠会和李四勾结,所以在打的同时也在暗中和谈。双方都在喘息,只要这边顶住了李四,后方就容易多了,甚至把张献忠收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虽然这种可能很小,可张献忠的牵制作用已经没有那么大了。

“好了,你们愿意么打就怎么打吧,最好是两败俱伤,”唐王不无讽刺的说道:“我回去准备看热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