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立即给正凤发八百里加急,让他送二千头耕牛来崇明岛,如他们自己不够用,立即在当地现买现用都来得及,熟门熟路的。苏北我们并不熟,焉知一下就能买到一千头?苏北是有名的盐碱地,农耕本来就很差,耕牛饲养绝不兴盛,买不到,误了农时,损失就大了。”
世敦:“要得,刘芳你今晚把信写好,明天见总督张大人时,请他立即发给保宁知府估计一个月后耕牛就会到上海。我用八百里加急,正凤知是急用,一定会尽快办理的。”
刘芳:“好的。”
第二天,管世敦、刘芳、芙蓉在总督衙门见着张大人,详细谈了他们开发上海的计划和具体措施,提出头年请军队开荒种地的事,张大人立即请来提督谢威谢大人,谢大人是才从总兵提上来的。张大人介绍刘芳时说道,这是水陆上将军,署兵部尚书刘大人时,立即半跪行军礼道:“属下参见刘大人。”
刘芳:“谢大人请起。”
张大人:“谢大人,上将军想租用军队三个月垦植崇明岛,变废为宝,上将军是秉承皇上旨意开发上海,本督坚决支持,具体的听刘大人安排。”
刘芳:“谢大人手下有多少兵力?”
谢威:“只有四万,分驻两处。”
刘芳:“谢大人,你什么时候能集中好部队?”
谢威:“他们二万驻苏北,二万驻扬州,我可在十天内赶到上海。”
刘芳:“因为我的耕牛一时还到不了,十天后我在吴淞口与黄浦江交汇处等你们,先抢修滨江大道和几个十字街道,耕牛到后即行开垦崇明岛,种迟苞谷和迟高粱。现在我给四千两你们拿去买工具。”
说着芙蓉掏出四千两银票递过去。
张大人:“谢大人,我忘记介绍,这是管少夫人,兵部三品郎中郁蓉蓉大人。”
谢大人一听,战功卓著的郁大人竟是一个年纪很轻的少妇,连忙拱手致礼:“见过郁郎中。”并把银票接过,揣进怀里。
张大人:“听管大人介绍,你们准备在上海建丝织工厂,办有三大锦官城的管家,有雄厚的实力,受你们启发,我准备动员几家丝织和棉织的大工厂到上海建分厂,让上海成为纺织中心,可惜没有麻织业。”
管世敦:“我大嫂在贵州有座有一定规模的麻纺织厂,不知这儿麻好不好买?”
张大人:“好买,好买,苏北那种地方种庄稼不行,种麻还不错,价钱也低。”
管世敦:“那我与大嫂商量,将麻织厂搬来上海。”
张大人:“管大人、刘大人,等你们街道建好,我立即在两江省境内宣布,凡迁往上海来置业开店,减税三成五年,速将厂子迁往上海者,亦减税三成五年。其实以你们的实力,不应是办个丝织工长的问题,而应是建个远大于成都的锦官城,以执上海丝织业之牛耳。”
刘芳:“张大人站的高看得远,你的建锦官城的建议很有价值,我们当积极考虑。”
张大人:“我没有经济实力,如果你们将上海县长江以南,黄浦江以西,利用军队先修成几纵几横的道路网,让道路四通八达。这样迁进来的工厂、商店都有便利的交通,这样他们就更愿意来了,你们开发上海的任务便会早日实现。”
管世敦:“张大人建议很好,我们将认真考虑。我们想见见木工邦和石工邦邦主,商谈建房和建码头的事,就不再打搅张大人了。告辞!”出来后,芙蓉问道:“爹,你怎么没提发八百里加急的事?”
管世敦:“我想直接回重庆一趟,既带人又带耕牛,而且从阆中、南充、官马场匀几万头到上海来,如匀不出就请李邦主帮忙买,这些事正凤都办不了。不如我直接回去一趟。路过芜湖,我好与大哥商量搬迁麻纺厂的事。崇明岛的事你们继续干,先把布局图详细放大在岛上,表明界线,就可让军队烧荒翻地和播种了。刘芳,我在想,我们长工第二代第三代都起来了,我们抽第三代学织麻纺织品,抽第二代来此垦荒,都是自己人,用起来放心,同两代人同时来此,免得牵挂,岂不更好,在此招工就不比了。刘芳你看这样安排行不行?”
刘芳:“也可以。这几年一大批长工后人又成长起来了,带上几千人来都没有问题,就不考虑在此招人了。其实江南水乡,水牛的需要量大,不如从南充分一半到这儿来养,销路我想是不愁的。”
正玺:“爹、妈,我突然有个想法,牧场这么大,让游客坐马车游览,跑一圈不到一个时辰就完了,而且还可收坐车费,或进门时一齐收。北方是三月三日天气晴,长安水边多丽人,我们却是长江水边多丽人,让这里成人们郊游踏青的大好去处。在中部南部修牛棚,修牧工住房。木工邦与石工邦邦主我都熟,将他们请在什么地方谈?”
刘芳:“前面十字路口便是我们的峨眉酒家,就在那里顶层贵宾间。”
管世敦、刘芳、岳虹刚坐定不久,正玺便领着两位邦主到了,芙蓉是认得魏邦主的,立即拱手问道:“魏邦主好,这一向在哪里发财?”
魏邦主看见世敦夫妇也在,知道大生意来了,连忙拱手道:“管大人、管夫人好,二位少夫人好,这是石工邦余邦主。”
余邦主:“见过几位大人和少夫人!”
管世敦:“二位请坐,喝茶。而今我奉皇上之命振兴长江东头的上海,因此有大量的工程想请二位邦主做,不是几个队的事,至少是几十个队的问题,下面让我夫人详细给二位邦主谈谈。”
刘芳对着画好的草图,详细地介绍了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的开发建设,接着讲了黄浦江西岸外滩及城内几个十字路口的建筑等。两位邦主表示这些皆能办。最后还是老办法,现场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