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才有很多君王,到了后来,干脆沉溺于享乐&ldo;从此君王不早朝&rdo;。弘文帝,自从登基以来,从来没有废弃早朝。这也侧面证明了,他在皇宫内的夜生活,并不如外人想象的那么丰富。所以,当他看着自己的儿子:小小的宏儿,穿着龙袍,还揉着惺忪的睡眼,面对着黑压压的大臣的时候,才觉得无限的心酸。这便是孩子的宿命。他才六岁。如果他寿命够长,想有很大的作为‐‐那么,他的这一生,必然是非常艰苦的一生。根本不会有人们想象中的,天子天下生离死别(5k)当弘文帝每每真正下一次决定的时候,向来都是如此。绝不会允许群臣有任何的抗议。他宣布退朝。群臣跪安。然后,他牵着儿子的手,父子二人,扬长而去。直到进了御书房,孩子才忍不住问了:&ldo;父皇,什么叫御驾亲征呀?&rdo;他和颜悦色,和儿子并坐在龙榻上:&ldo;宏儿,御驾亲征,就是皇帝亲自率军作战,在前线鼓舞士气。&rdo;&ldo;可是,父皇,您为什么要亲自去作战?&rdo;&ldo;因为,我们北国的皇帝,都是马背上打下天下的。当年太祖爷爷是如此,后来的每一位皇帝,都是如此。到先帝爷爷的时候,更是南征北战。先帝爷爷在位28年,起码有10年的时间,都在南征北战。尤其是登基的前十几年,几乎很少在皇宫里面。&rdo;&ldo;那样,您岂不是很久都见不到先帝爷爷?&rdo;&ldo;对。我在10岁之前,都很少很少见到先帝爷爷。先帝爷爷第一次抱我,我记得是我6岁的时候……&rdo;孩子更是好奇:&ldo;那,您和先帝爷爷,是不是不亲近呀。&rdo;弘文帝笑起来。亲近!皇家的孩子,几个可能和父皇亲近呢??他想起自己其他的王子、公主‐‐富有四方,富有儿女的皇帝,本质上,把一切都当成了国家的义务,自己的义务。甚至宠幸什么妃子,甚至该如何安排侍寝,什么时候ooxx……都有基本的程序和规矩,而非是随心所欲,发自强烈的情感和热情。对于主体都没有感情。何况是附属品。孩子好生担忧,一直在问:&ldo;父皇,您御驾亲征,是不是要走很久很久?&rdo;他看出孩子的焦虑。孩子刚回平城,太后不和自己住一块儿了,父皇又要离开,一个小小的孩子,如何受得了?他温和地摸摸孩子的头,笑道:&ldo;父皇速去速回。也许,要不了几个月就回来啦。&rdo;&ldo;可是,宏儿……宏儿不想您走嘛……&rdo;&ldo;宏儿乖。你看,这里是御书房,是皇帝办事,处理奏折的地方。父皇还要过一段时间再走。这些日子,会教会你一些事情。&rdo;孩子还是不安:&ldo;可是,要是您走了……&rdo;弘文帝笑起来,&ldo;要是父皇走了,还有太后呀。&rdo;&ldo;可是,太后住在那么远……&rdo;孩子忽然有些委屈,嘟起嘴巴,小摸样十分难受:&ldo;宏儿每日只有请安时才能见到太后……&rdo;&ldo;傻孩子。太后刚回来,她身子不好,得好好休息一些日子。等父皇走了,太后当然会出来照管宏儿。难道太后会不管你么?&rdo;孩子的眼睛亮起来:&ldo;父皇,宏儿希望搬去太后的宫殿,好不好?&rdo;弘文帝真的乐起来,呵呵大笑:&ldo;傻孩子,哪有皇帝去住太后寝宫的?这不是乱了规矩么?&rdo;&ldo;那,父皇,让太后住到立正殿,好不好?&rdo;弘文帝一时没有开口。立正殿,本是她的‐‐是父皇给她的。自己登基的时候,何尝不曾渴望她住进去?自己终究是错过了。好在,此时,立正殿的主人,又换成了她的儿子。他轻叹一声:&ldo;宏儿,你放心,太后会陪你住在立正殿的。只有这样,她才会好好照顾你。&rdo;孩子大喜:&ldo;太后什么时候住过来?&rdo;&ldo;等父皇出征了,她就会来了。&rdo;……这一日,弘文帝尽心竭力,给儿子通俗易懂地讲解朝政大事。尤其是一些鲜卑大臣。告诉他,哪些人可以相信,哪些人要稍微疏远。孩子听得一丝不苟。尤其是他提到,给孩子安排的几个太傅。对于李冲的任用,对于东阳王等又该如何任用。在他出征之前的这段日子,他已经决定,暂时停止太傅的授课,所有课程,全部由自己给儿子讲解。连午膳都是在御书房用的。直到黄昏,父子两才出去。孩子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一点也不抱怨,学习得非常认真,连玩儿都不提一下。但凡父皇讲的,都认真记着。不能理解的,还要问一下。毕竟,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空气那么清新,黄昏的夕阳那么灿烂。一出门,孩子就蹦蹦跳跳的:&ldo;父皇,我们去给太后请安么?&rdo;弘文帝满面笑容:&ldo;走吧。&rdo;父子二人,一起来到太皇太后的寝宫。四周静悄悄的。宫女们都谨言慎行。没有任何闲杂人等出入其间。冯太后平素在这里,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烧香拜佛,或者,念一些法华经之类的。她觉得前所未有的清净。只远远听得儿子的声音,欢快而想念:&ldo;太后,太后,宏儿来啦……&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