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敬川是黥西大族赵家大公子,家族到了赵敬川这一代门庭凋敝,只有一个在朝中做二品大员的叔公尚算得势,只是终究年老,渐渐被排挤出权力的中心。
年轻一辈大多不事辛苦,读书不行,只知吃喝玩乐。但赵氏家族的财力尚可,于是走起了歪路子,接连十年来送族中子弟科考,谋得一官半职,勉强算维持住了家族的荣耀。
只是到了赵敬川这里,买通考官舞弊的事情被山长发现了。
山长来找宋青伞,问若是她会怎么办。
宋青伞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还天下学子一个公平。
可她唯独没想到,事情会连累到绍原。
科场舞弊引得陛下震怒,处死了一批人,赵家上下被下了大狱。
但赵敬川是个例外。
他原本就不爱读书,也不爱做官,他不爱民,也不爱君,只想享乐。
所以那天考官提前为他写的一篇檄文,他虽背得滚瓜烂熟却一个字没写,只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写了一篇。
皇帝在看了大理寺呈交的案卷过后,叹他年轻,为人尚算正直,所以没给他定罪,放了他,只是绝了他的科场路。
从此不能再科考。
其实事情与绍原无关,绍原与赵敬川是出了五服的本家,他的母亲一脉是赵家旁支,因父亲入赘,原随了赵家姓,叫赵原。只是后来父亲去世,母亲同父亲感情深,怕绍原自此断了香火,又将他改为绍姓。
因着绍原是赵家请来的陪学,本就是为着将来赵敬川中举准备的,所以受赵家的牵连,绍原也彻底绝了科场路。
绍母为此哭瞎了眼睛。
宋青伞为此生了心结,三日水米未进。
虽则结果能预料,但牵连到绍原,牵连到无辜的人是她从未想过的。
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事。
但她无法说服她自己。
一件从法理来说本身是对的事情,却出了不好的结果,她年少赤诚的心无法接受。
她去求见过绍原,但绍原一次都没能来见她。
但事情既出,大家都要面对,宋青伞因揭露科场舞弊有功,陛下对她更加赞赏。
但焉能不知这赞赏其实是别人刺向她的刀呢?
只是她没想到,第一刀来自她最看重的学生,并且这一刀要了她的命。
要她生生世世痛苦,在循环中不死不灭。
每一次她都死在人生中最有希望的年华里。
宋青伞说的时候,魏冬垣一直静静听着。
她忍不住问他那个她一直没能得到答案的问题。
“魏冬垣,你说,这世上什么是对,什么错呢?”
舞弊案因她的上奏,许多人家破人亡,大家骂她,恨她。
可倘若不报,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没了公平,世道法理被人弃之,又有谁不可怜?
宋青伞的每个日夜都在为此痛苦。
魏冬垣静静握着她的手,给她安慰和底气。
“我原来还觉得你通透,没想到私底下这么纠结呢?”
他状似轻松的笑了笑。
“其实你自己一直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宋青伞垂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