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再是“遥控”战斗,而是血淋淋的战斗,伤亡在所难免。
张志骐带着部队出发前,李东石明确无误的告诉他,不要与蛮军死拼,尽量降低蛮军的推进速度,拉长蛮军的战线。只要蛮军变成长蛇阵,空中打击就能发挥效果。即便蛮军把主力集中到前面,也不是没有办法对付。
让张志骐上,不是张志骐比其他营长厉害,而是他会一字不差的执行李东石的命令。
第1533营出发后,李东石把第1531营与第1532营的营长叫了过来,让他们带着部队从其他街道绕到蛮军的侧面。
可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部署。
按照李东石的判断,蛮军为了避免遭到空中打击,很有可能把主力集中在前面,并且尽量贴近空降153旅的阻击部队,从而使攻击机不敢在没有地面部队指引的情况下,轰炸城区内的蛮军。
如此一来,空中支援是指望不上了。
把两个战斗力保存得比较完好的营放在侧翼,李东石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张志骐拖住了蛮军的进攻速度,挫败了蛮军的锐气之后,打一场战术反击战。准确的说,是打一场战术包围战,消灭聚集在一起的蛮军进攻部队,顶住蛮军的第二次进攻。
因为反击战更注重灵活使用战术,所以李东石把两个不太听话的营长派了上去。
李东石心里很清楚,就算能够打退蛮军的第二次进攻,伤亡也不会小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蛮军不顾伤亡,连续发起了两次进攻,肯定会发起第三次进攻。因为蛮军的作战部队更多,所以蛮军不需要考虑进攻部队的精神状态。李东石却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让各个战斗营轮番上去防御,也最多顶住蛮军的三次进攻。
打到这个地步,李东石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利用兰契市区,尽可能多的消灭蛮军的有生力量,减轻阵地防御战的压力。
12点25分,第1533营打响了第一枪。
战斗打得很惨烈,虽然担任伏击任务的kz-24c迅速摧毁了蛮军的数辆坦克,但是蛮军立即发起反击,让担任外围掩护任务的步兵不得不拼死阻击。
打到12点35分,第1533营退了第一步。
虽然蛮军的损失比第1533营打得多,至少有6辆坦克与5辆步兵战车被摧毁,而蛮军只击毁了2辆kz-24c,但是在第1533营不得不退到下一个路口的时候,蛮军的士气明显提高了不少。
打到13点过,第1533营已经退到了第四个路口处。
虽然没有站在最前沿,但是李东石知道,第1533营的伤亡肯定很大。
再退下去,不但会有更大的伤亡,第1533营官兵的士气与斗志也会受到影响。
士气崩溃了,再厉害的部队也守不住防线。
13点05分,李东石让第1531营与第1532营投入了战斗。
2个营要对付的是第48机械化步兵师的6个战斗营。
当kz-24c空降战车从蛮军侧翼杀出来的时候,双方立即纠缠在了一起。受城市环境的限制,双方都只能在极近的距离内开火。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穿甲威力已经成为了衡量战斗力的次要因素。谁开火的速度更快,谁运动的速度更快,谁就最有希望干掉对手,活到最后。
显然,kz-24c占了优势。
只不过,kz-24c的性能优势弥补不了数量劣势。
在兵力过于密集的情况下,数量优势显得非常关键。
更要命的是,kz-24c的一个设计缺点暴露了出来。准确的说,应该是设计优点变成了性能缺点,那就是过轻的战斗质量。
不管是kz-24c,还是蛮军的坦克,都很难在狭窄的街道上展开。
为了扩大战线,充分发挥装甲兵的战斗力,不管是kz-24c还是m4a2,都得想方设法的离开拥挤的街道。唯一的办法就是穿过建筑物废墟,决定“穿墙能力”的就是战车的战斗质量。m4a2重达60多吨,可以轻而易举的穿过转墙,甚至可以撞开预制板,在战斗中躲到建筑物废墟内,向暴露在街道上的kz-24c开火。毫无疑问,kz-24c没有这么幸运。因为战斗质量太轻,就算kz-24c的冲刺速度很快,也很难一次性撞开建筑物废墟。在激烈的战斗中,哪怕耽搁1秒钟,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根据战后对战损的kz-24c进行的勘测结果,至少有三分之一的kz-24c因为没能及时冲入建筑物废墟内,在街道上暴露的时间太长,被蛮军的m4a2,或者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武器摧毁。
打到这个时候,空降153旅才第一次面对面的与蛮军交战。
只不过,这仅仅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