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生病的时候都是比较软弱的,想到有妈祖的保佑会好过很多。"
梅兰妮笑了,愚民乎?
秦炼正色道,"是心理安慰。"
气氛有点严肃,为了缓和一下,梅兰妮想起了,"那几个骗子如何了?"
"哦,那几个,我让她们在洗衣房工作。"
这里男工多,所以特地开设了洗衣房,帮大家缝缝补补。
"她们习惯在那里工作?"
"哭闹总是难免的。你想去看她们?"
不,不。梅兰妮才不想见那几个骗子,想到她们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是她的家人,背后就发凉。
在船厂,工人们在造新船,一艘巨大的木船在船坞里。
梅兰妮所乘的船和这艘相比都是小船了。
过去,她一直以为欧洲在这个年代中,造船技术比中国的先进,通过秦炼的解释,她才知道,中国的帆船技术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欧洲的造船技术一直在学习中。比方说他们从阿拉伯那里学会了大三角帆,从中国人这里学会了纵帆和舵。
在这样的基础上,欧洲人改进的是帆的数目。
他们这艘船仿造的是十八世纪末才出现的欧洲'全装帆船'。这种船至少有三桅,每桅上至少有三个横帆,还加上了斜桁帆,可以充分的借足风力。
欧洲的船型和中国的船型不一样,他们仿生鱼,我们仿生水鸟。这个年代欧洲船的最宽部在中间靠前的地方,而中国船的最宽部在中间靠后的地方。
"哪种船型走的快?"梅兰妮问。
"当然是水鸟型,根据后来的流体力学研究,船并不是象鱼那样在水里游,而是象鸭,鹅那样在水和空气两种介质中划行。"
到目前为止,还未被欧洲人学去的造船技术是水密隔舱。按照史书记载,这项技术是在1795年被英国人使用。另外,在这艘船上用了中国传统的轮桨,但对它加以了改造,接近了后世的涡轮桨的形状。这艘船的吨位应该在六百吨以上。
按照当地的风俗,女人是不能上没有完成的新船的。
梅兰妮嘴上不说,心里在发牢骚,忘记了妈祖也是女人了?
不过,秦炼还是把指南针拿来给梅兰妮看。
虽然,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但是,欧洲人对它进行了改造。秦炼这个就是根据欧洲商船上的指南针仿的。铜铸的圆型指南针两头定在圆架上,可以顺轴心移动和转动,再把圆架子的与轴线垂直的两端定在了一个方木盒子里,当摆动时,圆形的指南针能自动调节水平。其实这和古代银香熏球里的原理是一样的,中国的工艺技术都在那些物件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没有把这技术用在更需要的地方,这个年代的中国航海指南针还是用罗盘。
梅兰妮看见了那尊的妈祖像,那尊一尺多高站在海花上,手拿如意,端庄妈祖像看上去很眼熟。终于想起天津那尊巨大的妈祖像来。妈祖像的细部很考究,头上的花帽和冕旒,胸前的璎珞,内衣的纱制感,飘带的轻柔感,红色的霞披,黑色的长裙上罩着轻纱短裙。都表现的惟妙惟肖。
梅兰妮想拿在手里细看,咦?整个造像轻于羽毛。
看见梅兰妮满脸的惊诧,秦炼告诉她这是用古代夹紵法制的漆器,因为她轻,容易携带,放在木匣中,可以挂在船壁上,所以极受欢迎。
在琅琦的日子里,最让梅兰妮中意的事就是泡温泉。可是,她马上就要离开了。
环姐比划着让她多住些日子。
她摇摇头,许多事情都是身不由主的。边峰早已等不及了,和她讲好明早一起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