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吴良暗自搜罗自己所知的历史知识……
&esp;&esp;他首先想到是时间较近的殷王“司马卬(ang二声)”,他是当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所封的十八诸侯王之一,领地便是河内郡。
&esp;&esp;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司马卬”其实便是司马懿的十二世祖。
&esp;&esp;楚汉争霸时期,殷王“司马卬”被刘邦俘获,后来便投降了刘邦。
&esp;&esp;结果同年四月,“彭城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破刘邦汉军,于是果断将“司马卬”这个叛徒给杀了,之后“司马卬”的后裔便都居住在了河内郡的“温县”至今。
&esp;&esp;而在汉灭楚之后,司马一族的后裔又时常在官场露出头角,先后有人做过征西将军、豫章太守、颍川太守、京兆尹等封疆大吏,因此如今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
&esp;&esp;不过据吴良所知。
&esp;&esp;司马懿出生于公元179年,也就比诸葛亮略大了一些,在吴良眼中依旧只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孩子。
&esp;&esp;因此吴良并没有太将司马懿放在心上。
&esp;&esp;他的注意力不自觉被司马一族定居下来的“温县”所吸引。
&esp;&esp;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只有一个人被封做了“温候”,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吴良等人此刻正在谈论的吕布。
&esp;&esp;这是在吕布杀了董卓之后,与王允一同把持朝政时被封的侯爵。
&esp;&esp;而《三国志》也对“温候”这个爵位的意义进行了注解:其实就是食邑封地为“温县”的侯爵,与吴良的那个“雍丘候”没有任何区别。
&esp;&esp;想到这里。
&esp;&esp;吴良仿佛瞬间将所有的线索都连接了起来,心中脑补出了一些历史中没有记载的事情!
&esp;&esp;吕布与王允共同把持朝政的时候,献帝比现在还要小上几岁,自是更加没有话语权,因此与其说那“温候”是献帝下诏册封,倒不如说是吕布自己给自己封的。
&esp;&esp;那么司隶部处处皆是中原沃土。
&esp;&esp;吕布又为什么非要将自己封作“温候”,将“温县”封做自己的封地呢?
&esp;&esp;这其实是有些说不通的。
&esp;&esp;毕竟当时献帝已经西迁到了长安,而河内郡的“温县”却还在洛阳以东,加之当时各路豪杰早已拥兵自重。
&esp;&esp;河内郡紧邻的冀州,便是关东联军盟主袁绍的领地。
&esp;&esp;而兖州亦是与河内郡直接接壤,那时曹老板虽还不成气候,却也已在陈留招兵买马。
&esp;&esp;因此河内郡“温县”对于那时的傀儡朝廷还勉强算是在掌控之中的司隶部来说,已经属于随时可能易主的边缘地带。
&esp;&esp;因此从任何角度来说。
&esp;&esp;吕布都不应该将自己封作“温候”,更不应该将“温县”封做自己的封地,这等于自己拥有优先挑选梨子的权利,却选了个最小的……难道吕布还想混个孔融的虚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