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这件事情的,善后。
若是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当初究竟发生了什么,苏梓月生子去世的真相,宋芸溺水的真相,她在苏府十六年的真相……,把这些种种公之于众,揭露她的罪行,那再好不过。
让吴氏受所有人的唾弃,让她身败名裂,让她锒铛入狱,让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也是她罪有应得。
但是她不能。
若是她把这些事情曝出来,吴氏确实会受到一定的惩罚,但是对她的反噬也很大。
到时候,所有人都会知道,原来她本就是国公府的孩子。
那么当初,她被国公府收做义女这件事,也未免太过巧合。
若被有心人利用,后患无穷。
外人怎么说都无所谓,但是宫中那位若怀疑,便大事不妙。
因为这件事,是当初君逸做局,让京兆尹大人提起宋渊,认亲的事才落到国公府头上,而出这个主意的,又是赵砚臣
所以,如果这件事闹大,牵扯出来的不仅是她,还有国公府,以及君逸和赵砚臣。
若是皇帝再连带着怀疑赵砚臣,那么从前她在赵砚臣身上费的所有功夫,便都能显出刻意来,后果不堪设想。
钦天监是最经不起细节推敲的。
绾宁不能冒这个险。
不能把她是国公府的孩子这件事,公布于众。
不仅她自己不能说,最好连吴氏也不能说。
所以,现在摆在绾宁面前的问题是:
在这件事情不曝光的前提下,还要让吴氏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件事,太难。
好在,这件事曝光出来,对吴氏也没有好处,所以没到穷途末路,吴氏也不会主动曝光。
但是,如果到了呢?
今日已是会考的第一日,苏铮那里绾宁已经安排好了前后,到放榜,苏铮一定名落孙山。
不出一个月,便会身败名裂。
到那时,吴氏便会无所顾忌,她又该如何堵住吴氏的口呢?
绾宁闭眼,抬手按了按眉心,这是个伤脑筋的问题。
秋日风起,带着丝丝缕缕的凉意。
有落叶被风圈起的沙沙声,一阵一阵的,毫无规律,为心中所想的事布上背景。
绾宁睁开眼,天边已经日落西斜。
她叫来杜若。
“派人跟着苏府吴姨娘,一旦发现有异动,杀了……”
绾宁布了那么久的局,不是让吴氏这么轻易就去死的,若不然她也不必费那些心思,步步为营。
她想要吴氏受尽折磨,人世无望,殚精竭虑,到最后却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的活在这世上,才好。
但是,如果吴氏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国公府,威胁到了她在乎的人,她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不到万不得已,绾宁并不想杀了她。
绾宁希望她好好的活着,一生无依无靠,无钱无势无人,痛苦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