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往前微微倾身,眼睛看着吴氏:
“大胆苏府吴姨娘,你可知道,你没有证据就是诬告。
污蔑朝廷大臣,可知是什么罪过?
而且你所告之事,牵扯会试,牵扯国公府,你该知道是什么后果?”
京兆尹大人的话非常严肃,但是吴氏半点不怕。
她面色平静,又磕了一个头:
“大人,妾身知道。
就是因为妾身没有证据,所以才来求大人明察秋毫。
若最后查出来是妾身诬告,妾身愿承担一切罪责。
但是若查出来,确实有事,还希望大人可以秉公办理,还我儿,一个公道。”
京兆尹直直地看着她,没有说话,脑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底下老百姓们中,讨论声却是一阵接着一阵。
“我还以为有什么证据呢,就凭借自己的猜测,就说人家会是买通考官。这自古以来名落孙山的人多了去了,这种事情哪里说得准。”
“就是就是,看起来这位吴姨娘对自己的这个大女儿真的是不赶尽杀绝不罢休。
之前听各处都在传,她对自己这个大女儿哪哪都不好,我还不相信。天底下哪里有父母这般搓磨孩子的,还是这种大家族。
穷苦人家还说怕多吃了几口饭少做了活,但是富贵人家又不差这一斗米,怎么就和自己的女儿过不去了呢。”
“谁知道呢,兴许不是她亲生的呗。”
……
衙门内,京兆尹大人也犯难了。
这件事他若报上去,无论如何便跟他脱不开关系。
但是若不报上去,见这吴氏也不是好相遇的主。
若是她再直接报上了大理寺,怕是他的罪责更重,万一到时候被查出事,没准还会说他是同谋。
但是让他得罪国公府,得罪这些会试的学生,他是真不乐意。
怪不得人常说,这京兆尹就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他原本还不觉得,现在看起来确实是。
普通衙门都是老百姓的琐事,但这京兆尹管着的事,左右都是权势,哪一方都得罪不得。
一旁的师爷见京兆尹一脸愁苦,上来低声耳语了几句:
“大人,这吴姨娘,是国公府大小姐的母亲。
说起来,怕是家事,寻了由头出来说。
事到如今,只有公事公办,才能堵住悠悠之口。
哪怕后面出事,怪到大人头上,大人这也是职责所在,不可能关门大吉。”
京兆尹叹了一口气:“只得如此。”
“传……”
“传原告口中证人,北山学院的夫子。”
虽然吴氏言之凿凿,但是也不能仅凭她一人之言的这一番话,便信了她。
既然提到了北山学院的夫子,那么就请来问一问。
“还有被告之人国公府大小姐,苏绾宁。
吕兵长,你亲自带人去一趟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