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刚亮,集贤院的门口便站了一大批臣子。
其中为首的,正是今年科举的副考官,礼部尚书蔡攸和御史大夫上官不悦。
昨晚,他们接到赵岩口谕,今日一早,主考官将会由禁军指挥使申屠义接到集贤院。
众臣子都十分好奇,到底是谁,能有资格担任这一届的主考官。
大约半个时辰后,申屠义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列士兵来了。
而在他的后面,足足拉着有六辆大马车。
门口的上官不悦等人皆是一愣,不知哪辆车里坐着的才是主考官。
当即,申屠义翻身下马,走到了集贤院的门口。
礼部尚书蔡攸立即走了上去,问道:“申屠指挥使,这马车里坐着的可是主考官大人?”
申屠义点了点头。
“请问第几辆车里坐着主考官大人?”
“六辆都坐着。”
“今年有六位主考官?”蔡攸一脸疑惑。
“不,不是六位,是三十六位!”
“什么?”
周围的众臣都愣住了。
不要说三十六位主考官,即使同时任命两位主考官,在大周的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
申屠义朝着后面的禁军士兵一摆手,后者立即掀开帘子。
紧接着,一位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便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这些老者皆身穿新衣,鞋子似乎也是第一次穿,但从他们好奇的表情就能看出,这些人全都是穷苦出身,并且全是老百姓。
“陛下要让三十六位年逾花甲的老者作为主考官?那……那试题该怎么出啊?”蔡攸和申屠义皆是一脸疑惑。
申屠义仿佛看出了众臣的想法,当即笑着说道:“片刻后,陛下将会亲临集贤院,咱们还是将诸位老者请进院内吧!”
很快,众臣便将这些人请进了飘着书卷墨香的集贤院中。
只不过,众臣不知道这些人是要如何担当主考官,而这些人也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大约一刻钟后,赵岩来到了集贤院。
当看到这三十六名花甲老人脸上朴实的笑容后,赵岩不由得再次笃定了自己的想法,自己找主考官找对了。
很快,集贤院的官员与三十六名老人都被召集在大殿之中。
现在,集贤院的主要负责人,不是院长刘朝同,而是蔡攸和上官不悦。
集贤院所有官员,在接下来的日子都必须倾力完成今年科举的各项事宜,至于其他的事情皆可以朝后推迟。
赵岩端坐于上方,环顾四周,然后说道:“诸位,今年科举的主考官,朕选的是百姓。而这三十六位老者,便是我大周百姓的代表,各位可从任何角度询问他们的想法,以此为基准,拟定试题。”
“也许,诸位觉得朕这样是不是有些儿戏,朕要说的是,朕从来都没有如此认真。能让百姓悦者,方为好官,而科举的最大用处便是挑选官员,若我们不能听民声而行,又如何能挑选出百姓们喜欢的官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