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叶公一直驻守北方边境,保我楚国平安,而且治城有方,列国名扬,是我楚国国防柱石。
此次北方危局,叶公驻军有方,这才让晋国无功而返,而且还率北方五万大军,兵不血刃重夺巢邑三城控制权,平叛了外围白公胜残余。
是解此次外危及内祸的最大功臣。
而此时原我楚国令尹子西已在此堂中援首,楚国军政失于控制管束,现在本王就封任叶公沈诸梁为楚国令尹,统管楚国军政民政,辅佐本王中兴楚国,请叶公接旨接令。”
叶公一听,也有些迟疑,抬头看着楚王竟然不敢上前接旨。
“沈爱卿,你不必有疑,此中之疑本王自会向众臣解释,还请接本王旨意吧。”
叶公一听,不得而已只得跪前向前,从宫奴手中接过赐封旨意,以及接过楚国令尹的令牌金印。
“臣谢王上封赐,臣愿为楚国为王上效犬马之劳,忠于楚国忠于王上,为楚国百姓谋福谋利,保楚国万世平安。”
“叶公,此次是封赏,你起身吧,你依然还是本王亲封的列国上卿,所以还请就坐。”
楚王也是十分礼遇,虽然叶公享有见王不跪之尊,可对于封赏这种事来说,还是让叶公跪着接赏,这样才能体现出楚王的威严。
楚王封完之后又看着叶公身后的吴仁。
“请吴仁将军上前听命。”
吴仁一听,也是立刻跪在堂中。
“此次能解我楚国之危,调兵遣将,出奇不遇,实得吴仁将军治理水师有功,不仅让五万新军顺利到达龙城,增援龙城,而且吴将军还受主帅鬼谷先生之命,驻守龙城。
而本王之所以能在楚都内乱之时,潜出楚都前往上雍城调四万大军,也是得吴将军水师之利。
吴将军治军有方,又熟读古今兵法,是我楚国不可多得的守国之将,本王现在封你为楚国左司马,领中将军之职。
请吴将军接旨领令。”
“微臣谢王上,微臣领命领旨。”
吴仁也是跪着领了封旨以及左司马中将军的领牌军印。
“将军起身,日后我楚国军政就靠你与令尹叶公两人了,相信吴将军与叶公一定能够密切配合,保我楚国平安。”
楚王还是对两人寄与厚望,当然两人也是功勋卓著,名可符实。
“司物部大夫屈公上前听封。”
屈江平此时也是一楞,此次楚国外围之危以及内祸他并不在楚都,不知王上又有何封赏,可还是依规跪地听封。
“自司的部成立以来,在屈大夫的带领下,踏遍楚国大小河山,为我楚国寻得矿藏若干,以充国库,解了我楚国积贫之危。
众臣该知,兵者国之根本,或国富足,就不能远征更不能抵御外敌入侵,屈大夫虽然与此次外围之危及内祸无关,可屈大夫却维护着我楚国国之根本,充实军备物资,实是此次能解决外危及内祸的保证。
现如今子闾叔父已在内祸之中殉职,本王也是十分悲痛,可司败一职却也空悬多月,而屈大夫原本也就在司败府任职,楚都安宁还要靠司败府来维持。
现在本王就封你为楚国司败,主管楚国刑狱诉讼以及楚都治安。
你也接旨吧。”
屈江平一听,这才知道,他现在又将回到司败府。
虽然他已经是司物府的大夫,可司物府毕竟名不正而言不顺。
可楚国司败一职却是楚国三司之一,完全不一样子。
“微臣谢王上,定不负王上所托,以报效王上知遇之恩。”
“好好好,屈代夫也曾得前左相李悝传教,相信可以严律轻诉,治理好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