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还狂言,要看着将来越国灭我吴国,这也有失一个良臣的胸怀。
我知道放越国勾践与范蠡,王上也是顾及妾身的颜面,若王上对此耿耿于怀,那么妾身自也心中有愧,成为王上君臣失和的罪人,妾身又有何面目再见王上呢?”
此时西施也是说得声泪俱下,心中委屈万分。
当年南海婆婆得勾践与范蠡接纳留在越国,这也算是一份恩情,其实当时的勾践与范蠡之所以收留南海婆婆其实也是有私心。
(春秋时期,一些争权失败的列国王族反而十分受其它列国的欢迎,虽然说是仁善之举,可其实都不安好心,而这些人大都会反攻倒算,包括春秋时期最为著名的齐国姜小白齐恒公,当年也是争位失败之后流落于鲁国,后来得鲁国相助才夺得王位。
【推荐下,咪咪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而晋国的重耳晋文公,也是流亡十几年,在下一次王位之争时出现,重夺王位。
而此书第一部分的前幽冥尊主厥由公子也是受困于楚国,连续几次回吴国争位。
就连当今楚惠王当时在昭王死后,也是留在越国,只是当时受命为王的子闾接回了熊章,归还了其王位。
包括吴国夫概、楚国子建,以及晋国赵氏孤儿等等,这些人的存在也加大了整个春秋的动荡,而这些人也才有资格成为梦魇组织的成员,实在是当权之人的梦魇。)
“爱妃不必在意,此事已过,并且若说起来勾践与范蠡涉及较广,本王考虑你的感受,同时也还要考虑伯太宰大人的感受,考虑伯焉公子的感受。
伯焉娶了越国莲花公主是鬼谷先生当年有意撮合而成,也算是他们有缘,可这也无形中让本王难与决策。
若是依着伍相国之意斩杀勾践与范蠡,那么本王会失信于列国,也会失信于吴国伯氏一族,失信于伯焉,更伯失信于爱妃。
纵然如此多明摆着的因素让本王为难,而伍相国本是如此聪慧之人,可为何却偏偏不理解本王的难处呢?”
夫差说完,也是为西施擦试着眼泪,他的这番话其实也是夫差考量的真实因素,也是因为夫差性格使然才会如此纠结。
当年王禅无意中撮合了越国莲花公主与伯焉的婚事,也保得勾践与范蠡不死,这或许冥冥之中也是天意。
(左氏春秋中说伯否是因为接受了越国文种的钱财美色贿赂,最后让吴王保得勾践与范蠡不死,最后再放了两人,这个理由其实并不合理,当时的伯否深得两代吴王信任,身份已隐在伍子胥之上,太宰之位也是因为吴国而成为列国之中一个重要的职位。
而且若以当时伯否的年岁来说,受吴王如此器重,位高权重就算是普通之人也不会再收受什么贿赂而有违吴国了,所以本人在第一部分就设定了莲花公主这个角色,让整个吴越争霸最后夫差放了勾践与范蠡的原因写得更加合理与充分。
而伍子胥的死也设定的更符合时势,而非只是个人原因。)
“对了,相国大人国葬之时,听闻蝶儿妹妹回了吴都,可本王一时烦忧,竟然没有见到她,不知她对本王会不会心有怨恨之情呢?”
吴王夫差此时也想起了化蝶,当年他们也算是同龄中的好朋友,包括已死的胜玉公主,伯焉等。
因为那时夫差只是三个公子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可却也得化蝶与伯焉不弃看得起,所以夫差对于此情此义还是难与忘怀。
而化蝶是伍子胥的外孙女,而夫差并不知道化蝶的真实身份,其实算起来化蝶是伍若水之女,而伍若水是南海婆婆与吴王僚的女儿,这样算起来,夫差当与伍若水是姐弟,化蝶实际就成了夫差的外甥女了。
就连此时的西施与夫差也是同理,西施是庆忌的女儿,而庆忌名义上是吴王僚的儿子,吴国前太子,与夫差是兄弟,西施自然也成了夫差的外甥女了。
为避讳于此,所以西施成了赵欢的孙女,自然与夫差没有血缘关系了。
只是此时的西施依然不知道此中的秘密,还怀着当年的仇恨之情。
“蝶儿来了吴都,她知道你的难处,所以她并没有去见你。
她对伍相国大人之死到也坦然,毕竟蝶儿一直都十分淡然,听闻这几年隐居修行,也是得道之人,自然能看淡生死,对王上并没有责怪之情。
她与妾身在王宫之中坐了一晚,第二天就离开了,听她讲是因为鬼谷王禅的母亲被妖人劫走,所以她不得不赶着回去保护。”
“原来如此,鬼谷先生到是神算,他已传来军讯,说他的母亲已无恙,而且此时他已回到落霞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