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喊声依旧在。
&esp;&esp;姜维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他投降蜀国时,留在天水年迈的母亲来信让他回乡。
&esp;&esp;当年的他年轻气盛,一心要匡扶大汉,回信拒绝母亲:“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esp;&esp;在当年被传为美谈,留下“不在当归”的典故。
&esp;&esp;而现在到了这个年纪,欲奉养母亲,却早已天人永隔。
&esp;&esp;没有尽孝,匡扶大汉的伟业也到此为止。
&esp;&esp;各种情愫如毒蛇一般在心中噬咬,让姜维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起来。
&esp;&esp;“大将军!”
&esp;&esp;亲兵们扶住姜维,将他拉回了现实。
&esp;&esp;最了解己方破绽的不是敌人,往往是自己人。
&esp;&esp;从骑兵喊出的口号,姜维就知道是谁在背后主导一切。
&esp;&esp;放眼蜀国,还有谁能不动声色,养得起这样一支精锐骑兵?
&esp;&esp;一个宦官当然不可能。
&esp;&esp;而且也没有必要。
&esp;&esp;“陛下……”姜维望着远处夕阳中朦胧的成都。
&esp;&esp;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他面前……
&esp;&esp;不过一切都不重要了,渐渐的,他心中忽然变得异常平静,“大汉不兴,非战之罪,实乃天命,尔等逃命去吧!”
&esp;&esp;成都的那位都不想再战了,自己又能如何?
&esp;&esp;当年武侯都不能成功,自己又能走多远?
&esp;&esp;“将军!”亲兵下马跪拜。
&esp;&esp;然后一个个的向凉军投降。
&esp;&esp;最后仍有二十多名亲卫不离不弃,他们也都双鬓斑白,脸上的皱纹写满了沧桑。
&esp;&esp;“尔等为何不走?父母妻儿在家中等候。”
&esp;&esp;“父母有兄弟奉养,儿女皆已长成,能追随大将军,虽死不恨!”老卒们的脸上也跟姜维一样平静。
&esp;&esp;“虽死不恨、虽死不恨,哈哈,好,我姜维能得你们追随,此生不枉也!”姜维重新握紧长槊,老卒们也握紧环首刀。
&esp;&esp;两军四面围拢过来。
&esp;&esp;长枪与刀锋层层叠叠。
&esp;&esp;“将军本是凉人,与君侯多年相知,不如重归故土!”杜预尽着最后的努力。
&esp;&esp;姜维笑道:“这天下落入杨兴云手中,总比落入司马氏手中强,能匡扶华夏重振天下的也只能是杨兴云了。”
&esp;&esp;杜预一喜,以为姜维动心,“既然如此,将军入我凉州,可遂平生之志!”
&esp;&esp;这是何等令人激动的大业?
&esp;&esp;一个帝国灭亡,必然有一个帝国兴起。
&esp;&esp;历史长河大多数是黑暗的,但总有那么一两抹亮色。
&esp;&esp;如同大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