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偌大的蜀中才两三百万的人口不及后世一个地级市,有些说不过去了。
&esp;&esp;不过现在最棘手的问题是怎么攻破豪强们的乌龟壳。
&esp;&esp;总不能拿大炮轰吧?
&esp;&esp;杨峥盯着山头上一座雄伟坞堡,张牙舞爪的,围墙环绕,前后开门,望楼、角楼、箭楼一应俱全,前后门还修了瓮城……
&esp;&esp;仿佛一个长了七八个脑袋的怪胎,既怪异又生猛。
&esp;&esp;眼下刚刚秋收,坞堡里面有吃有喝,围困也不是长久之法。
&esp;&esp;耗下去,最先倒霉的还是杨峥自己。
&esp;&esp;攻城之法无非水火。
&esp;&esp;这季节水是不可能的了,那么只有火。
&esp;&esp;这种仗不需要什么兵法韬略,就一座一座的平推就完了。
&esp;&esp;以现在秦国的实力,完全可以效仿司马家的泰山压顶!
&esp;&esp;“烧城!”杨峥眼中冒着火星。
&esp;&esp;“什么?”刘珩没听清楚。
&esp;&esp;庞青、张辅、孙阳也一脸的愕然。
&esp;&esp;杨峥苦笑,杀人放火,这帮书生都不专业,还是要自己来,“征集金城、安定百姓,伐秦岭之木,给孤一座一座的烧!”
&esp;&esp;坞堡不是城池,也就一个村镇的规模,方圆两三里,堡上建筑众多,守军密集,正可以火攻。
&esp;&esp;烈火
&esp;&esp;杨峥原本想免除徭役,减轻百姓负担,但经过实践之后,发现有些理想化了。
&esp;&esp;修桥补路要借用民力,营建城池也要借用民力。
&esp;&esp;大战时,输送粮草,也需要民力……
&esp;&esp;在鲁芝、索靖的劝诫下,杨峥换了个说法,改徭役为庸。
&esp;&esp;凡丁壮,每年须为官府劳作一个月,可以用物品钱粮折抵役期。
&esp;&esp;均田制,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厚生,则不堤防而家业可久;以之成务,则不校阅而众寡可知;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
&esp;&esp;当然,这个制度并非最完美的。
&esp;&esp;这世上也没有完美的制度。
&esp;&esp;只是相对目前而言,均田制是最合适目前秦国现状。
&esp;&esp;秦国直接与百姓联系起来,绕过士族豪强中间商赚差价。
&esp;&esp;漏洞以后当然会有,这就需要考验后人的智慧了。
&esp;&esp;杨峥不是圣人,能让大秦兴盛两三百年,让隋唐盛世提前到来,对华夏已经功莫大焉。
&esp;&esp;洪武大帝设计的制度在当时也算是完善的,还制定大诰,祖宗之法不可改……
&esp;&esp;明朝也就被限制死了。
&esp;&esp;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形势、规则,以及使命。
&esp;&esp;杨峥的使命是推翻以司马家为首的士族豪强联合体,所以必须借用寒门庶族的力量。
&esp;&esp;百姓对征发异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