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遂改赵信城为归信镇,驻兵两千,隶属居延郡。
&esp;&esp;秦国牧场再添一块。
&esp;&esp;姜伐野被任命为居延太守,镇守当地。
&esp;&esp;有了归信城,河套五郡来自草原上的威胁大大降低,成了真正意义上内地。
&esp;&esp;开疆拓土让所有人喜出望外。
&esp;&esp;阵亡的将士也按照规制抚恤。
&esp;&esp;杨峥率领秦国官员前去拜祭,宣义郎寻访每一户家眷,每一家多了一面“勇烈”的铜牌。
&esp;&esp;生在如此时代,不得不战,不可不战。
&esp;&esp;伤亡不可避免。
&esp;&esp;甘露六年轰然而去,甘露七年(公元262年)呼啸而来。
&esp;&esp;东吴与司马昭在襄阳的拉锯也到了关键时刻。
&esp;&esp;中原毕竟实力雄厚,贾充入樊城之后,听从石苞的建议,征发兖、荆百姓打造木排竹筏,上置火油,从上游飘荡而下,江面火光滔天,直扑吴军水寨,魏国水军在后鼓噪。
&esp;&esp;丁奉度田
&esp;&esp;甘露六年的冬天异常寒冷,草原上的冬天非常漫长。
&esp;&esp;很多部落没有储备足够的秋草,不得不向归信城的庞青投降,庞青则将他们送到居延。
&esp;&esp;姜伐野负责接收,大部落分散成小部落,小部落分散成帐,分别送往西平、武威、酒泉、北地等郡。
&esp;&esp;对于不配合的部落,姜伐野没有手软,丈人女婿一条心,大小头目全部当众斩杀。
&esp;&esp;而他们的牛羊则当众分给其部民。
&esp;&esp;如此一来,造反的部民不但偃旗息鼓,还跪地感谢秦王恩德……
&esp;&esp;这个口子一开,杀了几批刺头之后,南下的部落再无人敢闹腾。
&esp;&esp;白晃晃的刀子面前,再强硬的部落也变得友善起来。
&esp;&esp;部民们一个个红着眼珠子看着自己族中的大人贵人们。
&esp;&esp;宣义使用鲜卑语非常体贴告诉牧民们为什么他们过的如此凄惨。
&esp;&esp;在他们的话中,大秦是来解救他们的,让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esp;&esp;对绝大多数底层牧民而言,能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活下去就不错了,至于头顶上踩着的是谁,根本无关紧要,只要他们的家眷不受到侵犯即可。
&esp;&esp;而这一点,在宣义司镇抚司的监督下,基本得到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