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函谷关才是东西分野之地。
&esp;&esp;函谷关有两座,一座是弘农之东三十里的秦函谷关,一座是洛阳新安附近的汉函谷关。
&esp;&esp;晋军的兵力扑在潼关、蒲坂、武关一线,秦函谷关年久失修,早已破落。
&esp;&esp;司马炎败退时,留了万余人马防守。
&esp;&esp;但一见到秦军,守军跑了一半。
&esp;&esp;就像卫瓘说的一样,此战彻底打掉了晋军的军心士气。
&esp;&esp;刘珩带着千余甲士猛攻,轻而易举就拿下了这座没落的雄关。
&esp;&esp;函谷关的对面就是洛阳地界了。
&esp;&esp;要经过一条漫长而险峻的崤函道。
&esp;&esp;杨峥让刘珩、杨济继续挺进,不过,晋军驻扎在渑池、雁翎关的守军都是生力军,还留有重将,两人攻不下来。
&esp;&esp;即便攻下来,后面还有宜阳、新安、汉函谷关等重镇,然后才是洛阳。
&esp;&esp;将士们也越来越疲惫。
&esp;&esp;杨峥只好收兵,屯驻弘农,休整将士。
&esp;&esp;收取
&esp;&esp;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esp;&esp;司马家才过了两三代就不行了。
&esp;&esp;司马炎、司马攸尚可,但并非什么力挽狂澜的人物,比起司马懿、司马师差的太远。
&esp;&esp;其他的司马伷、司马亮、司马干、司马肜、司马伦之流,简直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esp;&esp;有几个还是八王之乱的参与者。
&esp;&esp;司马家以诈谋篡魏,天生畸形,所以从根子上就不相信外人,认为曹魏失国,是因为宗室失权,所以司马家非常吸取教训,无论司马家的子弟多么稀烂,全部封王重用。
&esp;&esp;晋国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宗室督镇地方,或为一州刺史,手上都捏着兵权。
&esp;&esp;为历史上的八王之乱埋下伏笔。
&esp;&esp;在弘农休整了数日,各地的消息渐次传回。
&esp;&esp;司马伷在陈粲、张方的保护下,从武关退走。
&esp;&esp;而司马肜,在收到河北大败的消息后,不等杨峥挥军南下,与王濬早就溜之大吉。
&esp;&esp;华阴、潼关被庞青孟观拿下。
&esp;&esp;武关被李特、田章二将拿下。
&esp;&esp;蒲坂大营,马循、皇甫闿果然没有中计,守住营垒,重创庞会和刘弘,但也没有留住他们,毕竟他们全是骑兵。
&esp;&esp;形势一片大好。
&esp;&esp;唯一的遗憾就是司马家的王爷竟然一个都没捞到。
&esp;&esp;这帮人打仗一个比一个稀烂,眼力却一个比一个不凡,跑的一个比一个快,令人叹为观止。
&esp;&esp;不过放他们回去也好。
&esp;&esp;有这些猪队友在,司马炎想翻身都难。
&esp;&esp;杨峥令杨济令一万步骑南下,收复弘农其他城池,顺便窥伺南阳,留卫瓘守御弘农,自己带着三万大军返回河东战场。
&esp;&esp;上一次攻打安邑,并不怎么上心。
&esp;&esp;这一次则势必要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