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蹲炮其实在明军装备里,属于一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简陋武器,射程和射术都被诟病,不过在近战中,虎蹲炮的威力却在佐渡岛码头上得到完美诠释。
十几门虎蹲炮就可以打出一片弹幕,席卷范围内所有站着的人,并且保证他们没办法继续站立,只能倒下。
和之前那次一样,这种大范围杀伤性武器展示出来的效果,瞬间就把一群矿工惊到了。
他们或许可以承受身边的工友、伙伴一个个倒下。
那是运气不好,被敌人枪炮打中了。
可是,当这种无差别扫倒一片的武器出现后,那就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谁冲在前面,谁就是下一个“倒霉蛋”。
“继续往前冲,冲过去,每人可以得到五千钱。”
先前已经有了教训,这次混杂在矿工队伍里的武士在看到前面的矿工都被打懵了以后,马上高声喊叫起来。
这也是有间守备想到的,他让混在矿工队伍里的士兵不要冲在最前面,操纵火器的卒轻就在人群中间,向明军阵地释放火器,掩护矿工冲锋。
而带队的武士,也是缩在后面,他们也被虎蹲炮的威力吓到了,可不想主动去送死。
即便,这些武士知道,这时代的火器射速比较慢。
只有佛朗机炮,他们还不知道,只以为明军带上岸很多火炮,所以炮火才会那么密集。
没看到港口里每次开炮以后,都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再次开炮。
倭国的钱法其实模仿唐朝,也和后来华夏的类似,至少在底层流通货币上是大同小异的。
唐宋时期,华夏方孔钱被带到倭国,很快就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到了明朝,倭国的钱币和早些年的大明也很类似,那就是私钱泛滥。
倭国出产金银铜,不缺铸钱的材料。
可惜,铸造技术稀烂,就算是精工铸造的钱币,用大明的眼光看,也属于粗制烂造的私钱。
而倭国这个时期流通的铜钱,以永乐通宝等华夏官钱为最上等,然后按比例可以兑换其自造钱币。
而倭国因为金银不缺,所以在经济活动中,他们很早就下达了明确的命令,那就是大额交易必须使用金银,而不能用铜钱。
这也是避免民间铜钱紧张影响到百姓生活,而发布的命令。
在倭国,一千铜钱就可以兑换一个银板或者豆银,大致就是一两,这点和大明官方制定的钱法一致,只不过倭国的金银兑换上,却和大明有天差地别。
黄金出产多,不缺金,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倭国国内官方的金银价格是四两银钱兑换一两金钱。
而在大明,此时的金价早就已经逼近八两,可以说因为朝廷大肆囤积黄金,大明国内金价出现明显上涨,已经从嘉靖朝中后期的六两多快速升值。
魏广德参照后世经验,可不会去定金银兑换价格,而是采取浮动价格,这样更方便市场自身调节。
只是对铜钱和银币的兑换有明确的要求,这也是受到后世中国在这段时间不缺银而是缺铜钱和黄金的影响,还铸造小额银币弥补铜钱不足的困境。
一钱银币相当于七十文铜钱,这也让普通百姓之家也能拥有银币,方便储存。
对于百姓来说,使用银钱的机会其实不多。
于是,有间守备许诺给矿工的五千钱,其实就相当于五两银子或者一两多金子,在倭国足够让底层矿工疯狂。
倭国虽然多金,但这和普通百姓是没关系的,他们得为一日温饱拼命工作,而剩余价值成为大名武装军队的资本。
果然,在武士们高声喊叫以后,本来还有些畏缩的矿工队伍再次开始前进,他们跨过倒地哀嚎的工友,继续往明军阵地冲锋。
短暂的畏惧已经被钱财的吸引力打败,他们还是愿意用性命去赌拿到那笔钱。
“砰砰砰。。。。。”
只不过,当他们再次向前后,前进不过一丈距离,对面明军阵前再次飘起阵阵青烟,第二组虎蹲炮开火了。
十门虎蹲炮又打出一片弹幕,覆盖了之前的区域。
虽然比先前少了几门炮,但是在当下环境中,并没有减小杀伤力。
之前还壮着胆子往前冲的矿工再次被打倒一片,他们和先前到底的人一样,许多人浑身是伤,整个人就如同血人一样在那里哀嚎。
而他们距离明军的军阵,还有十多丈的距离。
虽然他们能够看清明军军士的脸,但这点距离已经犹如天堑般让他们不敢继续往前。
都知道,继续往前冲,明军那种无可匹敌的武器还会再次开火,打倒冲在最前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