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座位,得偿所愿的张大人心情舒畅的很。
盘算了下日子,大概还得在翰林院待上接近两个月,这也没啥,反正收学生这事是可以解决了,再有人来问,让他们去国子监上课就是。
唯一可惜的是翰林院这个藏书楼自己还没看完就要离开,也不知道国子监的藏书多不多。
没有理会翰林院众人对官员调动的热切讨论,干完手头工作的老张同志依旧直奔藏书楼,准备趁着这最后的日子多看会书。
等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张清远跟大家宣布了这个消息。
其实主要是告诉老两口,因为李若兰和孩子们都是心中有数的,无非现在就是确认了而已。
张老汉有点蒙,眉头皱了起来,“国子监太学博士?这是个什么官?”
“就是在国子监教书。”张清远回答道。
“啊?”一听是个教书先生,张老汉有点失望,听起来就不像个大官,但还是急切地地问:“几品官?”
“爷爷,爷爷,这个我知道,是正六品!”栋子抢先回答。
“嗯?正六品?”听到了品级,小老头立刻睁大眼睛,惊呼道:“一下子升了一级?”
“是一级。”张清远点头。
“这咋一下子就升了一级。”张老汉喃喃道,“老大啊,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吧?”
本来吧,从张清远刚当上官,张老汉就开始美滋滋地盘算起进度来:如果三年能升半级的话,那升到正一品得个三十年呢,哎呀,自己那时候都八十多岁了,不出意外肯定进棺材里了。
不过人家小老头不死心啊,送走吴秀才夫妇后,再出去遛弯的时候便有意无意地打听起那些一品大员的晋升历史,发现这里面大多数都不是按部就班升上去的,经常会破格提拔,这让本来熄了心思的小老头立刻心思活泛起来。
说不定自己有生之年就能看到儿子当大官的情形呢!
等回了家就开始鼓励大儿子,好好当官,好好表现,咱也争取个破格提拔,早日当大官!
这可把张清远说的哭笑不得,咱都在考虑啥时候辞官,这小老头还一门心思让咱当大官呢!
不过就这个问题,张清远还是说了几句,表示升官不是那么容易的,多年不动的官员大有人在。
张老汉可不管这些,人家能行,自己儿子肯定也能行,榜眼都考了,比谁差?
然后每天晚饭时候,在饭桌上各种讲述跟某某大人五十岁就官居一品啦,某某大人更厉害,四十岁就到二品,四十三岁直接一品之类。
张清远自然是不感兴趣,但也不能老是给小老头泼冷水,只能敷衍地听着。
但休息日从书院回来的栓子就不一样了,显然非常感兴趣,毕竟栓子的目标才是当大官呢,而且那时候的栓子连考三个第一,成功升到乙班,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再一听爷爷讲的故事,可不是巧了嘛。
正愁大儿子不搭腔的张老汉顿时有了知音,跟大孙子一拍即合。
所以饭桌上,全是爷孙俩热烈讨论的声音,直把栓子激励地兴致勃勃。
不过呢,张老汉这样的行为持续几天就自己偃旗息鼓了,因为恰逢秋后,菜市口该举行斩首仪式了。
张老汉随着人群去看了看,虽然不敢凑到前面看囚犯身首异处的情形,但也知道了不少囚犯的事迹,顿时吓的要命,里面竟然有好几个都是二品三品的大官,一品的都有,罪名是勾结大皇子、霍乱朝堂、贪赃枉法等等。
里面有那么几个人,小老头当时还兴冲冲地回家提过他的升迁史呢,这可把小老头吓了一大跳,原来这当官这么危险啊!
胆战心惊的张老汉回到家,也不管什么大官的事了,反而劝儿子安安稳稳,千万不要干些走捷径的事,免得出什么意外。
不过儿子好劝,孙子就费了点劲,小老头只能将斩首官员的事迹说了又说,又让大儿子好生劝了劝,这才让大孙子收起不以为然的心态。
从那个时候开始,小老头就决定还是顺其自然吧,只要儿孙不犯事,兴旺是早晚的事。
不就是八十岁嘛,老子使劲活不就完了!
所以说当听说大儿子升官一下升了一级的时候,小老头没有丝毫的喜悦,反而有点担忧。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