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后世的房地产相关规定,六层(含)以下为多层,是可以不用安装电梯的,十一层(含)为小高层,十一层以上是高层,都是必须安装电梯的。
通过多年的居住体验,人们对住宅的楼层,总结出了两条差不多是公认的选择原则,一是再傻不买底层,再穷不买顶层。
二是金三银四。
不过梅志超可不能把这两种顺口溜说出来。
毕竟在内地,绝大多数住宅都是两层,三层已经算高楼了,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平方,根本没有什么“金三银四”之说。
至于再傻不买底层,再穷不买顶层就更不存在了,因为内地都是福利分房,根本没有买卖一说。
梅志超指着楼栋的模具说道:“顶楼就不必多说,我家现在就住在顶楼,在我们海城,不管是斜屋顶还是现浇屋顶,就没有不漏雨的。新房子不会,但住不了几年,就算不漏雨,整个屋顶都会发霉。”
曹玲不动声色地看着梅志超说道:“我说的是倒数第二层!”
梅志超解释道:“如果仅仅是防漏或者隔热保暖而言,五楼比较不错,而且视线好,晾晒什么东西也没有任何遮挡。可你要搞清楚,五楼多高呀?我们年轻人无所谓,一旦家里有个老人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上楼下楼恐怕都累的不行,万一有个三病两痛,急着要送医院的话,从五楼搬上搬下,你说得多耽误时间呀?”
那些港客一听,觉得太有道理了,咱们自己就没想到?
曹玲问道:“那照你这么说,一楼最好了?”
梅志超笑道:“一楼对于出行确实方便,但因为楼栋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日照很少,有的恐怕常年都见不到太阳,而且比较阴暗潮湿,蚊虫苍蝇很多,在一楼住上一辈子,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患上风湿和关节炎。”
曹玲又问道:“那二楼呢?”
梅志超解释道:“二楼虽然比一楼好,但只要以后旁边的树长起来,就会直接挡住光线。
虽然一楼可以替二楼阻隔从底层冒出来的潮气,但由于距离户外地面太低,一旦雨雪天过后,经过太阳的暴晒,潮湿的空气很容易从门窗进入二楼。
而四楼的话,也是太高了一点。
所以对于有五层或者六层楼的房子而言,三楼是最好的选择,四楼其次。
既然他们这里的三楼只剩下7套的话,那我们就全买下吧?另外在四楼再买3套,凑齐1o套,来个十全十美。”
曹玲觉得他分析的头头是道,再一想,梅志超上次可是赚了将近二十多万,这1o套房也就1o出一点头,既然梅志超看好这里的住宅升值潜力,那就支持他吧!
何况梅志超也没用她的钱,征询她的意见,其实只是出于对她的尊重。
梅志超完全可以不理会曹玲,直接购买就行。
曹玲点了点头:“听你的。”
这时周九夕说了句:“梅先生,我们这里可没有四楼,对于我们港人来说,四和死谐音,不吉利,所以我们这里不叫四楼,叫3+1楼。”
梅志超笑道:“周老板,什么叫3+1呀?这一层必须叫四楼,在我们海城,有四就是事,也就是四(事)四(事)如意,而在江浙一带,四其实是哆来咪发的发,住四楼的人都会发的。
再加上对于六层的楼房来说,除了三层就是四层最好,你弄个3+1不等于是恶心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