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李书记对每个村都是这样要求的,就是来的知青,男女不能混着住,东西屋也不行,必须要有两个院子。
你看走一个大门行,但往里一走,就分开两个小院了,中间还必须要有一堵墙。
然后几个知青要一起开火,那好办,夏季可以在外面做饭,冬季为了暖屋子,就轮到男知青做饭,就在男知青这边开火。
同样,轮到女知青做饭,就在女知青那边开火。
反正两边都有厨房,不一起开火就更方便了,自己管自己,免得违背李书记的意思。
李富斌对几个人的要求就这一点:“你们都还小,下来是帮助搞建设的,最好不要太早考虑个人问题。”
都才十七八岁的小孩子,说句不好听的,心智都未必成熟,过早谈对象结婚,到时后悔了咋整。
他们夫妻是过来人,又听说过当年的事,自然能避免就尽可能的避免那种事再发生。
所以首先就是要把男女知青分开两个院子,其次就是时不时的敲打敲打,让大家都别干将来让自己后悔的事。
几个知青对李书记的印象都很不错,对李二这个大队长也印象很好。
最起码他们村的这个大队长年轻啊,不似那些胡子拉碴的老头,一个个都脏兮兮的。
后来混熟了,几个人才了解,村中那几间比较新的砖房,是个叫刘解放他们家盖的。
等村西头那户只有房前有砖的,就是李如歌家,也是那位笑容温和,却说话很有力度的公社书记家。
还有一户比较老旧的砖挂面房子,据说是曾经这一片非常有名的李三爷家。
不过那老头两年前就去世了,没几天,他老伴也走了,然后那几间屋子,就由他们家老闺女李桂芝继承了。
几个知青刚来对啥事都好奇,听到这都想问问:“乡下不是传男不传女吗?咋把房子给闺女了?”
搭话的人听了这话,顿觉得意的不行,就好似他们即将要说出的人,是他们家儿子似的。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为啥李三爷有威望,还不是人家几个儿子都是干部,还都是城里的大干部哩。”
难怪会住砖挂面的房子,合着都是几个儿子出的钱。
还有一户和李三爷家房子差不多陈旧的砖房,自然就是大队书记徐顺利家。
几个人刚来第一天,还没体验到农活的辛苦,也有心情溜达,满村子一通乱串后,就把这个村一些表面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
李二对几个人是这样分配的,不偏不向,一个小队分去一个,剩下的两个女知青,因为拿锄头都拿不动,就被分去了养猪场。
被剩下的两个女知青里当然没有周宁,这姑娘也不知周朝阳是咋和她灌输的,一来就黏上孙凤琴同志了,分小队的时候,自己主动提出来,要去她李婶子的四小队。
而且干起活来,也不娇气,不会就学,甚至手握锄头握的,磨出好几个大血泡,都没说这活她不干了。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