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
汤米站在窗边,怔怔出神的感慨。
点着的香烟缓缓燃烧,忽暗忽明。
他在思考也在纠结。
十一年了!
人生能有多少个十一年?
在人工智能领域,谷戈已经整整花费了十一年的时间。
前前后后,起码有好几万名工程师参与了研发。
至于所花费的经费……
光是对外的公开财报,就已经上百亿米元了。
但其实那还没算上人员薪资福利、差旅补助、加班补贴等等。
考虑到那些工程师,一个个都薪资待遇不菲。
真要算下来。
为了人工智能,谷戈起码花了好几百亿米元。
结果如何呢?
研究出来的人工智能,叫人工智障还差不多。
复杂的算法、海量的代码、巨量的漏洞、庞大的结构……
它依然不具备自我学习与逻辑思考能力。
它依然只会机械死板的执行一些简单指令,稍微复杂一点,就需要大量的数据样本作为支撑。
所以如果将它具象化,那它就像是一台最古老的晶体管式计算机。
占了好几个房间,有数百吨重,却只能执行最简单的加减乘除。
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升级飞跃……
汤米不知道,研发团队也不知道。
许多人形容搞科研,就是不断的试错。
有时候你运气好,一下就成功了,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般轻松容易。
但运气不行,又没有足够多的新思路去尝试,那么就会被困在原地,无论怎么折腾都不行。
就像考试的最后一道大题。
会做的、有解题思路的,会相对容易的解答出来。
而对于那种连一点解题思路都没有的人来说。
不管给多长时间,都照样解答不出来。
也正因如此。
越是尖端前沿的科研课题,越是需要博学多才、头脑灵活的领路人,也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一起集思广益。
然后花费很长的时间,不断的去试错、去研究,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最终量变引发质变,获得圆满成功。
而对谷戈乃至很多西方科技企业来说。
他们研究人工智能很多年,相关人才是有不少,甚至还特别多。
但缺乏的,是一个有着超前思维,足够厉害的领路人。
没有领路人来指明方向,提供思路,大家就像是困在迷雾之中,不管怎么努力,都觉得是白费劲,始终找不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