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还需要从南方转运八百万石漕粮入京。
若可以开辟一条从登州、泉州、明州的近海运输通道。
让福建、浙江、江苏甚至交趾的稻谷,从海路运到登州。
那就太好了!
而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完成这样的海运是没有问题的。
大宋海商们,可是能远航南洋诸国的。
据说有些人还抵达过印度、斯里南卡等地。
赵煦记得在现代的史料上,元朝就一度通过海运,供应大都。
所以,或许只需要一个启发,一道命令,就可以开辟出一条新的生命线。
哪怕一开始每年,只能通过海运转运几十万石粮食到登州。
这也是极好的。
海运,再怎么样,都比漕运便宜。
……
下午,赵煦午睡醒来后。
冯景就又拿着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了他手中。
赵煦打开一看,看着上面的文字。
当他看到‘今天下百姓疲筋骨、忍饥寒、冒鞭笞,终年急急为公家纳钱粮,陛下何忍百姓流亡转徙为沟中脊’的时候,终于叹息一声,对冯景道:“告诉通见司,传门下侍郎司马公入觐!”
现在,章惇、狄咏都已经出发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所以可以见司马光了。
何况,司马光还写的这么认真。
赵煦也确实需要给包括司马光在内的旧党士大夫一个交代或者说保证来安抚他们了。
于是,通见司立刻安排、通知司马光——陛下命公入对。
司马光闻而欣喜。
……
章惇坐在独属于他的船舱之中。
那两个宫中赐下的美人,陪在他身边,替他捏着肩膀。
章惇一边享受着美人的服侍,一边慢悠悠的从袖子里抽出了那本天子赐给他的小册子。
他昨夜已经看过一次了。
但他却依旧意犹未尽。
实在是这册子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