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赵煦现在还捏着他的软肋——那个去年,赵煦下特旨允许其收继的养子宋致和。
这个养子,其实就是他的亲侄子。
这就是亲儿子了!
宋用臣这辈子,就指着这个侄子给他养老送终,传续香火了。
而赵煦特旨允其收继一个继承人,是好事,也是束缚他的枷锁。
故此,宋用臣在外面,贪归贪,拿归拿。
但从来不敢坏事!
而且,七天一小报,半月一札子,从来不绝。
但,宋用臣是内臣。
依惯例,在这样的大工程中,内臣只能同提举(相当于现代的项目副总),甚至只能同管勾(项目总监)。
像这样的大工程的提举官都是从文官里产生的。
而且,大概率是从清正的名臣之中产生。
所以,杨汲也被排除在外——他这个都水监,能和宋用臣一起当个同提举就不错了。
都堂的宰执们,无论新党还是旧党,都会想方设法的将掌握项目大权的人,换成他们的自己人。
这是政治!
也是赵煦即位后和文臣们达成的默契。
当然了赵煦也可以,强行的将一个他喜欢的人提拔上去。
这是君王的权力。
但问题在于——他若这样做,等于破坏了,元祐以来,君臣之间形成的默契。
同时也很容易,让很多人误解。
误解赵煦想走元丰的老路!
元丰的老路是什么?
不是吴居厚们的层层加码,也不是蹇周辅们的敲骨吸髓。
而是皇帝大权独揽,大小政务,一言而决!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事情!
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体制,乃至于对皇帝本人,都是如此!
五路伐夏、永乐城之役……
第二次回河、京东保马保甲法、江西榷盐法、福建榷茶……
军事上、经济上、民生上……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赵煦到现在还在给元丰时代的政治擦屁股呢!
更要命的是——这种执政的方式,会对皇帝本人的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赵煦的父皇,为何年纪轻轻就一身病痛,最终连四十岁都没有活到,就撒手人寰,就是累出来的!
每天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再是铁打的身体,经不起这么折腾。
何况……
元丰时代的君权专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威风!
赵煦的父皇当年所受到的掣肘,不知道有多少!
从都堂的宰执,到地方的官员,上上下下的软对抗和绊子,数都数不清楚。
旁的不提,王珪的‘三旨相公’是个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