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干宋 > 第二百三十八章 赵桓 朕要生擒活捉李存求月票(第3页)

第二百三十八章 赵桓 朕要生擒活捉李存求月票(第3页)

听了姚平仲这话,第三个乾军士兵绷不住了,然后他面向青城方向磕了三个重重的响头,口中道:“陛下,李末无用,贪生怕死,有福皇恩浩荡!”

给李存磕完头,李末像是失去灵魂一般席地而坐,默默地说:“我军上下皆欲战,尤其都统赵立,深以上次未破汴梁城为耻,数次请求皇帝莫要议和,他定然可打破汴梁城,全军上下士气亦高居不下,粮草亦充足,唯皇帝不叫打,言战争乃为政治服务,达成政治目的才是最终目标,不叫我军打无意义之战,我军才放着唾手可得的汴梁城不打……”

听了李末的话,种师道老脸上的皱纹变得更深了。

随后,种师道命人将那两个被砍了头的乾军士兵刨腹,以验其腹中食物。

结果就见,这两个乾军士兵的腹中满腹米饭、鱼肉及蔬菜。

由此可以断定,乾军当中肯定不缺粮食,而且还很丰盛。

不久之后,赵桓又下令,以种师道为签书枢密院事、充河北河东京畿宣抚使,以姚平仲为宣抚司都统制,宣抚司统一指挥西军以及四方勤王之师。

同时,赵桓又将城外的两支原本隶属行营司的前、后两军也调拨给宣抚司指挥。

按照赵桓的意思,其实是想将所有兵马都交给种师道指挥。

可这引起了以李邦彦为首的一众宰执的强烈反对。

最后,赵桓听从李邦彦等宰执的建议,还让徐处仁指挥城中的兵马,另外特别下了一道圣旨,让徐处仁和种师道互不统属,相互牵制。

种师道和徐处仁对此都很失望,两人也因此生出了一些隔膜。

徐处仁怎么调整城中的防御暂且不说。

只说,在乾军收缩了兵力之后,种师道将城外勤王之师集中在一起,然后又分为两寨,一寨屯于西南,一寨屯于东北,而乾军则屯于西北和东南,双方呈现对峙状态。

几日后,在城西一个叫“板桥”的地方,乾军和宋军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交锋,在李存的亲自指示下,乾军故意败北。

当夜,种师道又派军队去奇袭乾军,放火焚烧了马监东廓。

次夜,李存下令,乾军后退五里,避开宋军的锋芒。

经过这两件事,种师道在宋军当中的威望再创新高,赵桓也越发的膨胀,倒是之前颇为风光的徐处仁,开始变得落寞。

再加上,徐处仁所控制的兵马只有城中行营司所属的左、右、中三军而已。

与种师道的宣抚司相比,徐处仁的行营司权威几乎都快被比没了。

为了彰显他的存在,徐处仁找了个机会说:“我勤王之师二十余万,城中又可集十万大军,还有源源不断勤王之师前来云集,兵力远盛于乾军,彼已孤军入重地,正犹虎豹自投于槛阱中,当以计取之。”

顿了顿,徐处仁又说:“为今之策,莫若分兵以复畿北诸邑,俟彼游骑出则击之,以重兵临贼营,坚壁勿战,如周亚夫所以锢七国者。俟其刍粮乏,人马疲,而后以将帅檄,取誓书,复河北河东,纵其归,半渡而后击之,此必胜之计也。”

种师道也认为河北河东不能割让,否则后患无穷,所以他也说:“俟姚古率熙和路人马至,我军确有与乾军一战之力,河北河东系国家边要,又系祖陵所在,决不可割,宁多增作岁币施以缓兵之计,不然唯有一战。”

赵桓深以为然。

不过,以李邦彦为首的议和派,对于赵宋王朝想要撕毁他们好不容易才谈好的议和条约,主动对大乾王朝发起攻击,疑虑重重,又担心不已。

李邦彦等主张议和的人认为,主动攻击乾军实在是太冒险了,一旦他们赵宋王朝的军队打不过乾军,那么他们之前的努力可就全都白费了,而且赵宋王朝也将遭遇灭顶之灾。

所以,李邦彦等主张议和的人,据理力争,劝赵桓千万不要冒险。

可赵桓想想之前他所受的委屈,就觉得窝囊,他又幻想,他要是能将李存给打败了,那他的政权就稳固了,甚至这有可能成为他千古一帝的基石也不一定。

结果,在赵桓的支持下,主战派这次大获全胜。

后来,这场争论不知道怎么就传了出去,引起了赵宋朝廷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激烈讨论,甚至争论不休。

其实——

这一切都是赵桓导致的。

之前那段时间,由于东京这里的兵力不足,赵桓害怕东京汴梁城沦丧,害怕他自己成为亡国之君,便采纳了李邦彦等人议和的建议,热衷于议和。

那时,赵桓可以说是,想尽一切办法搜刮金银,希望花钱割地以求和平。

而现在,勤王之师已经来了二十多万,还有姚古部等不少人马还在路上,再加上东京汴梁城中的人马,比在京畿地区的乾军多一倍还带拐弯。

关键,西军名将种师道来了,这让赵桓觉得自己站起来了,谁都不能再欺负他这个赵宋王朝的皇帝了。

所以,赵桓现在又热衷于向李存开战,希望打败李存,做到他父亲赵佶都没有做到的事,一雪前耻,挽回他丢掉的名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