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老景你也太夸张了吧!&rdo;战常胜摇头失笑道,&ldo;不可能的。&rdo;
&ldo;师父,美帝深陷战争的泥沼不是最好的证明。&rdo;丁国良满眼疑惑地看着他道。
&ldo;我说过那是政治的失败,不是军事失利,简言之,扯后腿的太多了。在军事上,关键性的反介入技术帮助削弱了美帝的空中攻势。如果克服技术难关,与地理地形的困难,那地毯式轰炸就不会毫无效果。&rdo;景海林缓缓地说道,&ldo;现代战争武器更新速度快,这以后谁和你陆军一对一啊!都是空袭占领制空权,在派少量地面。
估计制空权和制海权全部都失去的话,制陆权也不会有了。&rdo;眸光凝视着他道,&ldo;你的思想还停留在解放战争期间,指望着拼刺刀一决胜负。时代变了。&rdo;
&ldo;我还是不太相信。&rdo;战常胜想象一下,微微摇头道,&ldo;就算你说的在理儿,可现实我们的海军、空军,那是不值一提,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你的思想理论说出去肯定九成九会被人嘲笑的。&rdo;
第1252章转换思想
&ldo;谁跟你说现在了,我说的是战略思想的变化,未来二十年,或者三十年。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一个指挥官,战略眼光放远点儿。&rdo;景海林上下打量着他道,&ldo;老战你确定未来战争不会变化,看看美越战争,在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时期,我们利用数量和用兵效率的优势,打败或至少是战平,技术更先进的对手。我们的惨胜是借助数量优势弥补相对于超级大国军事技术的劣势。但是这思想不能停留在解放战争,还唯人海战术论。&rdo;
&ldo;可是我们的思想有进步啊!没你说的不堪吧!&rdo;战常胜迟疑地看着他道。
&ldo;你说的是大兵团作战,机械化这个战略战术还停留在二战时期。&rdo;景海林看着他们俩道,&ldo;知道这个战略、战术为什么会发生在欧洲的原因吗?&rdo;
&ldo;这个我当然知道了,在学校我研究国过战。&rdo;丁国良立马神采飞扬地说道,&ldo;欧洲会产生机械化大兵团作战理论,是在坦克闪击战中德国的机械化兵团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闪击波兰就是典型战例。
二战初期无论装备还是将领的指挥理念,德国都是先进的,而其他国家还是那种排兵布阵的打法,而且还用骑兵,通讯系统落后,所以机械化部队的速度成为获胜的很大关键。德国的闪电战还有老毛子的压路机战术是大兵团作战的典范。&rdo;
&ldo;那为什么不是在亚洲呢?&rdo;景海林微微一笑看着他们俩道。
&ldo;这还用说嘛?亚洲各国普遍穷呗!咱们是小米加步枪,都处在国家内乱中,几乎都没有重工业,造不出汽车,装甲车,坦克,所以不可能产生着理论。而日本是岛国,当时已海军建设为主,主要资源用来造军舰了,给陆军的支援少,所以无法装备大量装甲车,坦克,而亚洲之内其陆军的装备已经是最先进的,所以不会产生这一理论。&rdo;战常胜快人快语地说道,&ldo;所以我们才紧赶慢赶的追求机械化。这没错吧!&rdo;
&ldo;嗯哼!&rdo;景海林点点头道。
&ldo;看吧!师父您也同意这个观点。&rdo;丁国良嘿嘿一笑道。
&ldo;那现在谁最强。&rdo;景海林又问道。
&ldo;美帝了,这还用说。&rdo;丁国良轻叹一声,不甘心地说道。
&ldo;那他为什么没有产生这种理论呢!&rdo;景海林目光落在战常胜的身上道。
战常胜抬眼看了他一眼,食指轻轻抹过浓密的眉毛道,&ldo;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rdo;
&ldo;那就简单的说,不需要长篇大论。&rdo;景海林爽快的说道。
&ldo;这很简单,美帝绝对有实力发展可是不合适,一来地理原因,两边都是大洋,两次世界大战都不是主战场,天然的屏障,也不怕别人来攻击。&rdo;战常胜琢磨着说道。
&ldo;现在他不攻击别人就不错了。&rdo;丁国良没好气地说道,在战常胜的目光下,赶紧回归正题道,&ldo;所以美帝主要建设海军,其陆军在平时只有10个师的规模,所以也不会产生这一理论。&rdo;
云露露俏皮地说道,&ldo;至于南美,非洲,大洋洲的情况你懂得,南极洲的企鹅也搞不出这理论吧!&rdo;
&ldo;呵呵……&rdo;
云露露的话逗的大家都笑了起来。
景海林看着他们俩道,&ldo;言归正传,咱们主要说说欧洲,欧洲大陆德国与法国是宿敌,而且两国地形平坦,交通状况良好,适合机械化作战,而这些国家又有大规模制造装甲车,汽车,坦克的能力,也有保障其作战的能力。而坦克在一战中的惊艳表现引起了重视,于是开始思考坦克的战法。&rdo;
&ldo;我们当时好羡慕的,现在依然羡慕。&rdo;战常胜眼红地说道,&ldo;抗日时期看着我们的战士单兵打小鬼子的坦克,真是提起来都是血和泪。&rdo;
&ldo;所以执念很深!&rdo;景海林理解地说道。
&ldo;对此理论我也研究过,这简直是我军现在的统一思想。&rdo;战常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ldo;当戴高乐提出以坦克为主组建装甲力量用于突击时,法国人造了马奇诺防线,他们的想法是让德国人在防线前打消耗战,迟滞德军攻击,然后英国就会像一战时那样支援他们,然后反攻,所以对戴高乐观点不重视。但戴高乐的书被德国人看到后,他们很重视。他们从中看到了打败法国的希望,通过装甲兵突击可以形成快速突破,避免一战时的堑壕战,消耗战。于是,经过古德里安精心研究,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国装甲兵被重视,然后又对装甲兵的进攻方式进行完善,最后决定以装甲兵为突击力量,空军负责掩护,机械化部队紧随其后巩固战果,最后步兵占领的机械化大兵团作战理论。&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