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回过神,摇了摇头。
即使长安已经成了人间炼狱,他也要回去。
内侍继续劝:&ldo;大王,长公主菩萨心肠,博施济众,虽是个女儿身,却不顾危险设法营救圣人和您,您为什么提防着公主?您如果和公主同心协力,肯定能有所作为!&rdo;
李昭苦笑。
他知道九宁在民间的名声很好,她是勇救兄长的烈女,由高僧雪庭抚养长大,宅心仁厚,爱民如子……
但他没想到自己的内侍居然也这么认为。
内侍们对望一眼,长叹一口气。
大王执意如此,他们劝不了大王,只能和以前一样继续忠诚地跟随大王,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们也不会退缩。
……
李昭继续往东走。
炎延顺利拿下梓州后,继续带兵剿匪,各地流寇和残兵纷纷投降,风气为之一肃。九宁和雪庭配合默契,迅速派遣文官分赴各地管理地方州县,丈量土地,均定田租,减免赋税。
一时之间,民间称颂之声不绝。
李昭发现,逃往蜀地的难民一天比一天多。
契丹被赶出中原了,但中原百姓并不敢返回家乡,因为他们敏锐地感觉到中原即将迎来几场更大的战争。
听说蜀地还算太平,而且长公主和圣人都在成都府,越来越多的百姓选择往西逃,祈求能获得长公主的庇护。
在一波一波逃难的人群中,往东走的李昭一行人显得特别打眼。
有好心的人劝他掉头回去:&ldo;到处都在打仗,这位郎君怎么还往东走?&rdo;
李昭望着东边的方向,轻声道:&ldo;我家乡在东边。&rdo;
&ldo;国都没了,还有什么家?&rdo;
那人摇头叹息,见李昭不听劝,心中暗道可惜了这么个俊郎君,抬脚走了。
李昭没有回头,继续往东。
……
半个月后,他们终于出川。
迎接他们的,是一批携家带口南逃的百姓。
这些人有男有女,步履匆忙。
据他们说,圣人西逃,长安无主,长安附近的几大节镇按捺不住,预备起兵。
这其中,凤翔节度使是第一个忍不住的。他趁李曦逃之夭夭而李元宗和周嘉行率兵抵御契丹入侵无暇西顾时,暗中集结兵力,发兵攻打兴元并成功攻占,周围几大节镇也落入他手,下一步他率领的几万大军将直逼上都长安。
凤翔节度使是叛军出身,因为背叛旧主而受到朝廷褒奖,此人性情歹毒,一身匪气,杀人如麻。
李昭听到这个消息时,心口一阵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