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这次上山不过才二十来天,比起去大罕公路的知青,他们已经在山里五个月了。
不知道他们是否也该下山了?
夜,大家相聚在一起,一间土坯房子里点着三盏小油灯,照亮了每个角落。
李队长正式宣布:爱辉公社山区建设民兵连国庆颂扬晚会开始!先唱东方红。
接下来,是自由演唱。
农民老乡很会拉歌,有一套又一套的说词,让人无法推却。
你看,不知谁在南炕上大声说:&ldo;我们来时,就知道要开颂扬会,机车排老王就对我说一定要唱一个!&rdo;
明明知道这是瞎编的,无非是想让老王唱歌罢了,但大家还是响起了一片掌声。
老王想申辩自己没说过,可是李队长大声说:&ldo;同志们,他嫌大家掌声不响啊!&rdo;于是,掌声连续地、一阵高过一阵地响起来。
老王扭扭捏捏地,无奈地摸摸满脸胡碴,唱了起来。
已经唱了很多了,但有人又从北炕递上一张纸条。
李队长原封不动地照念:&ldo;我是城关大队的李晓,绰号&lso;唱不够&rso;。人家都唱过了,为什么不让我唱?我的歌声本来就很嘹亮!&rdo;
城关老李正莫名其妙,不知道哪个好事的编排到自己头上了?大家掌声已经响起。
于是他也只好唱了,他的嗓音确实很动听。油灯在他的面前,被他的气息吐得一拍一扑的,人们的身影儿,在火苗的跳动下,不住地摇晃,就像是在合着他的拍子。
金水的雪夜、外出收割小麦的最后一夜,歌声冲出小小的屋子,在兴安岭洁白的群峰上震荡着。声音中有没变过的童音,有老头的沙哑声……
我和着四十多条东北汉子的叫喊,在人烟罕至的深山老林里,狂热地发出了节日的欢吼声。
明天,他们要回家了,对我来说,回知青点就像回家的感觉一样。
27、一只馒头[本章字数:1117 最新更新时间:2013-01-0212:20:480]
我从金水回到知青点,去大罕公路的知青也回来了。
王涛雄他们外出五个多月,吃了多少苦是可想而知的,我们欢迎他们就像欢迎英雄一样。连续几天,大家一起听他们讲山上的故事。
但是,最让我感慨的,是在山上做食堂的蔡景行,他讲给我听的&ldo;一只馒头&rdo;的故事:
小兴安岭脊梁上,是一望无际的密林,一下子上来那么多知青,打破了它千百年的沉寂。
开拓大罕战备公路,住帐篷、喝沟水就不去说了,要命的是粮食。
几千号知青要粮吃,可粮食在山下的大本营,那蜿蜒曲折的小路,是知青上山时才踩出来的,70多里,连马都上不来,只能靠人背粮上山。
每个筑路连都有一个运粮班,早晨四点起床,拎着空口袋,走七个小时到大本营;下午背上粮食返回工地时,已经是晚上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