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边境插队手记 > 第34章(第1页)

第34章(第1页)

来前队长告诉我,进屋不准坐正室的西炕上。

我问:&ldo;为什么?&rdo;

队长说:&ldo;西炕墙上是人家满族供祖的地方。&rdo;

所以我一进屋就想先搞清东南西北,看西炕在哪。

老人乐了,说:&ldo;哪有那些讲究。哪儿舒服坐哪儿!&rdo;

老人七十多岁,以前当过老师,有点文化,跟我讲起爱辉的满族起源。

自古以来,爱辉一带就是满族待的地方。

300多年前,俄罗斯入侵,满族南迁。随后,康熙皇帝派出八旗官兵到爱辉屯垦戍边,以爱辉古城为中心,相继建立了黄旗屯、蓝旗屯、红旗营子、蓝旗沟、大五家子、四家子、大发屯等五六十个屯子。

所以,爱辉现在的满族人多是屯垦戍边八旗官兵的后代。

大娘两手端了热气腾腾的饺子进来,听到老人在唠叨那些往事,就把碗搁在桌上说:&ldo;趁热吃吧,这都托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呀,要不哪有今天?&rdo;

老人正聊在兴头上,听说我会背古诗,就颤巍巍地去里屋翻了一本旧书出来。对我说:&ldo;200多年前,爱辉就来过上海人,还是文人呢。&rdo;

旧书记载:何世澄,松江人,1690年副榜,贡生,随被流放的云贵总督、兵部尚书蔡毓荣一起来到瑗珲(即现在爱辉,下同)。其诗有《艾浑即景》:

&ldo;黑龙江畔霁云生,江水流冰无尽声。亭午鸡鸣如夜半,不知身在大荒城。&rdo;

他被称为&ldo;第一位站在黑龙江畔写黑龙江的诗人&rdo;。

还有个杨宣,也是松江人,清内阁学士,1723年被遣戍到爱辉。杨有二子杨锡履、杨锡恒一同随往。其中杨锡恒第一次以诗歌形式记述了爱辉上元节的秧歌盛况。

这是他《艾河元夕竹枝词》中的两首:

&ldo;倾城鼎沸闹秧歌,红粉细妆细马驮。不信使君真有妇,罗敷过处看人多。&rdo;

&ldo;迎虎迎猛载圣经,祈年赛社岂无灵?由来戏事关农事,前队先迎五谷瓶。&rdo;

杨锡恒还另有诗《纪异》,是咏雍正年间爱辉地区地震的情景,这是爱辉,也是黑龙江省第一首描写地震的长诗:

&ldo;地乃天地配,其道宜安贞。胡然此一方,震动无时停?焱若飓风过,殷若雷声鸣。耳目尽骇眩,魂魄为之惊。初疑九轨道,毂击声喧轰。又如万斛舟,掀簸巨浪迎。一椽木如寄,欹仄劳支撑。上栋与下宇,岌岌忧摧崩。不已势将压,性命毫毛轻。……&rdo;

我掩卷大笑,原以为我们这一代知青是唯一到过爱辉的上海人,真是大错特错了!

200多年前来到爱辉的何世澄、杨锡恒们,才真正是&ldo;上海知识青年&rdo;呢!

45、最牛后门[本章字数:1331 最新更新时间:2013-01-2012:18:420]

春节一过,生产队走了好几个人。

先是换队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