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苏联解体之后,全世界肯定都会疯狂地争抢苏联科学家。
他们必须得提前下手,省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表哥不以为然地摆摆手:&ldo;美国,他们要真有别的想头,肯定也是直接去美国。&rdo;
这两年,从苏联移民出去的技术人才可不少。尤其这段时间,匈牙利变天了,不少人思想都动荡起来。
林蕊竖起一根手指头,轻轻地晃了晃:&ldo;不不不,表哥,你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rdo;
意识形态,中苏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放眼全世界,现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能够称得上□□的没几个。
别看苏联人抱怨不休,抱怨就说明他们其实还是认同社会主义的。尤其是科研技术人才,因为他们就是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取得了专业上的成功。
林蕊认真地拍了拍大表哥的肩膀,正色道:&ldo;你要是搞定了这件事,那才是正儿八经地功在千秋呢。&rdo;
大表哥张张嘴巴,半晌才冒出一句:&ldo;我倒卖货物,我不拐卖人口啊。&rdo;
姑娘,虽然何半仙他老人家来之前特地打电话叮嘱过自己,凡事千万顺着点儿林蕊这个小祖宗的意思。
可是,做人要有底线,不能强人所难啊。
林蕊瞪眼:&ldo;谁说要拐卖人口了,是请,邀请。&rdo;
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能够从上海大型国企邀请星期天工程师,她爸也去给板桥的乡镇企业做技术指导。
那跨国的星期天工程师怎么就不行了?
少女热情洋溢地给大表哥支招:&ldo;最起码的,现在不是已经开通七日游了嘛。咱们再努努力,发展成深度游。中苏两国都国土广袤,一两个月走下来都不带重样的。&rdo;
至于这一两个月的时间,到底是怎么个游法,那就随机应变。
&ldo;除此以外,双方大学互相邀请访问学者也不是事儿吧。&rdo;林蕊一本正经,&ldo;两国领导人都坐下来会谈了。大家为什么不能在经济文化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度交流呢。&rdo;
呵呵,王教授、陆教授还有郝副教授都能从大学象牙塔里头出来下乡做技术指导。
洋专家也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嘛。
第222章林蕊的苏联行没能按照原计划进行。
第三天晚上,她的旅行就变了味儿。
其实当晚气氛相当不错,大家伙儿围着篝火堆开晚会,有位大叔拉着手风琴唱俄语版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时,林蕊还给伴了支舞。
她的旋转能力惊人,行李中唯一的那件大裙子被她转出了盛开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