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这个女儿,容貌像她,性格也像她,那股子聪明劲儿,更是像极了她。
虽然关于禅让这件事,太平所担忧的,与她所担忧的,并不相同,但她们所期待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她们都不愿让这件事发生。
武皇后很清楚,相比于自己所谋的一大盘棋,太平所想所忧,才是真真正正与“国祚安稳”有关的。
心底里,武皇后为自己的女儿有这样的格局,为自己的女儿肖像自己而感到高兴。
可是另一面,武皇后却不愿意看到女儿如此作想。
她这半生,为了“活出个样子来”已经付出了太多。她身为女人的事实,她的血统出身,注定她要变成如今的她。
但是,她的女儿,太平是不同的——
太平是大唐的公主,她的尊贵出身,注定了她可以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
除却那些包覆着“宏图大业”外皮的盘算和计划,武皇后还有一个祈愿,那便是:她的女儿不要重蹈她的覆辙,她的女儿可以安享一世的富贵荣华。
第48章
太平不得不离开了承庆殿。
迎面却正遇上一名低级文官服色的青年男子。
那名男子显然早就看到了太平,因为远远地,他便立在道侧,朝着太平的方向,躬身揖了下去。
此处是内廷后宫,从来只有女官、中官等等有品级的人员出现,怎么会有朝廷官员出现在这里?
虽然,这个朝廷官员,很年轻,品级也不高。
太平心忖。
她蓦地想起来一件事——
不久前,母后向父皇请旨,召弘文馆若干名中下级官员为翰林院待诏,许入禁中协助她修编书籍。父皇自然答允,并允许这些官员,从宫禁最北的玄武门入禁。
便是这些官员,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编出了若干本著作。太平犹记得,她还曾在母后的书案上看到过其中的某本。
所以,这个年轻的官员,是那些待诏中的一员?
如此想着,太平的脚步已经走得近了。
她此行不欲声张,也只带了贴身的婢女而已,并无公主仪仗。
但是这个面生的年轻官员,显然是认得她的,因为他的态度极其恭谨。
太平知道自己身上的服色,已经彰显了自己的身份。
既然这个男子对她极为恭谨,按照常理,他应该在向她行礼的时候,同时报上自己的名号,比如“臣某某参见殿下”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