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注期限是月底,咱们早来了不少时ri,时间有的是,急什么。”
少年和侍女的嘀咕声依稀传入耳中,艄公父子俩对视一眼,各有感受。
艄公是愕然,年轻船工却是不屑:“这点大年纪,也能得吏部差注?果然是嘴皮一张就能把天遮了的措大!”
儿子还是有点见识的,艄公附和着点头。年少的官人没少见过,可这么年少,却有实差,这辈子还真没听过……
忽然记起了什么,艄公脸se一变:“上月我们在戴楼门码头的脚店里喝酒时,好像听浑话人过什么王孝郎?”
船工蹙眉回忆,不确定地道:“是……三王端蔡里那个王孝郎?”
艄公猛一巴掌拍在大腿上:“哎哟,准是他!不就是蜀中来的!?”
舢板已载着三人插入等候的船列中,再看不到身影,老头却揪着胡须,紧张地回忆着自己的言辞表情是不是有冒犯之处,而年轻船工则是脸se发白,他偷瞄得太过明显,那小侍女都回瞪过他,那可是官人家里的女使啊。
这三个各有寸头的小男女,蜀中土鳖,正是王冲、王世义和李银月。收到谕旨后,王冲作好准备,就要只身上京。王彦中却不答应,非要找人陪同,王世义乐得汴梁开眼界,自不在意又成了王冲护卫。李银月也当仁不让地继续作随身侍女。
罗蚕娘要争着,可王冲毕竟是应卯,不是游玩,李银月总算懂事些,还知道人前该摆什么样,罗蚕娘在待人接物上就差得多,跟王冲汴梁就是个大包袱,被教训了一通,不得不留下。
三人自江安乘船东西啊。出夔州,过三峡,经荆湖北路的归州(秭归)、当阳,荆门军,北上到京西南路的襄州(襄阳)。再至邓州、南阳,到京西北路的颍昌,再由惠民河直溯汴梁。一路跋涉接近两个月,水6变换。王冲即便是因公上京的官人,靠着驿卷,吃住都在驿馆,有时候还能顺路蹭蹭官船。也累得够呛。
到了惠民河后半段,没能蹭到官船,只能租民船,着小心行事的原则。王冲没有显露官人身份,眼下已到汴梁城,再没必遮掩,才有刚才那番对话。自然不清楚吓着了艄公父子。而且也想不到,这对普普通通的船夫父子。竟然清楚他的来历。
上岸入城,王世义和李银月震撼于汴梁城的雄伟壮阔不提,此时汴梁天寒,街上行人不多,却也足以让这两个土鳖心簇神摇。而对王冲来,无非也就是成都的扩大版而已,若是论人多,前世黄金周假ri,出门就是世界波,早见惯了。
三人直奔城南驿馆,被安顿在左右各有一间仆房,还内套一间小厅的上好套房里,王冲正在纳闷,驿丞亲自领着驿卒端来一席酒菜,一揽se香味,绝不止三百,更让他讶然。
“不知是修职到京了,未曾出迎,恕罪恕罪!”
驿丞虽是吏员,却已见惯了达官贵人,不乏宰执,却对王冲毕恭毕敬一个长拜,言语也绝非客套,让王冲隐有所悟。
不过,自己的名声,竟然传得这么开了?
驿丞的安排远超他该享受的,他很坚决地辞却,辞不得,就掏钱。他入京,是抱着进龙潭虎穴来的,可不愿留下一处破绽。
“何驿丞的好意,王某心领了,他ri定有相报。”
再回了这么一句,终于让既有些惶恐,又有些恼意的驿丞安下心来。
王冲装作好奇地问:“王某不过蜀中微末,怎的入了何驿丞尊耳?”
何驿丞笑道:“当天的朝堂之事,第二天就能传遍汴梁,更何况,下官这里,就是消息来往之地。修职年方弱冠,便任安抚司机要实差,这可是百年来的头一遭,下官怎会不知?”
年少归年少,也不值得你这么用心巴结吧,是知道王黼在挺我,把我当作王黼的亲党?
王冲当然不会直接问,而是委婉地道:“王某真是愧不敢当,就不知京城父老,是怎么议论此事的,是不是也在戳王某的脊梁,王某是幸进小人?”
何驿丞这种人何等老jian,哪会顺着王冲的话吐露实情,就捻着胡须,高深莫测地道:“修职之事,连浑话人都已开了。修职若有心,可以寻家脚店,让那里的浑话人。这两月里,修职和几位相公的事,给足了浑话人话的资材。”
这真有些出乎王冲意料了,几位相公?还不止跟王黼有关?
吃饱喝足,王冲便招呼两人出门,既将汴梁当作了血肉磨坊,上磨前,总得把事情打探清楚。
华灯初上时,即便已近立冬,也只是街道上冷清,酒肆里依旧喧嚣。只因靠近驿馆,没什么正店,也不见瓦肆,更没有莺莺燕燕凭栏娇唤。毕竟是官人来往之地,耳目众多,吃私酒容易惹闲话,招ji更与法不合,总得把面子作足了。
循着何驿丞的指点,三人来到一家门面颇宽,装设却寻常的酒楼,店招上写着“三千脚店”。看这名字,不是店主名字叫某三千,就是这里消费最高不过三千钱。
既是一般脚店,就没有书先生和曲娘坐堂,也就只有浑话人在这里“走穴”。浑话人是在书和唱曲之间穿插的小节目,逗点小乐子,也就在脚店里,才能担纲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