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凝全身发抖,厉云的意思是说,小三子要被刮死,母亲与妹妹要砍头。她忽然看向屋门,本能地想跑出去找安信救命。
赵公公看出她意图,又低语道:“王妃可能误会皇上的意思了,不是人押回京后再行刑。皇上的意思不用那么麻烦了,以现在信城里朝廷的人手、身手,想要取三条人命轻轻松松,就连您那绣坊里也早就都是皇上的人了。”
黄凝的腿无比重,重的别说是迈步,就是站着都有些费劲。赵公公适时扶上一把,把黄凝扶到椅子上,嘴上劝道:“您先别慌,皇上也说了,只要您听旨办事,主动回到京都去,那黄家众人的罪不仅免了,老将军也可平反,到时迎接您的就是装饰一新的将军府。黄夫人、小姐少爷也都能重新回府里住了。”
“再说,您跟了我们回去,也不用信王为难了不是,信王不会为了您抗旨,皇上那边自然也不会轻易派兵过来削藩,信王继续做他的王,信城的百姓也可以继续安居乐业。奴才在信城的时间虽不长,但眼见着这里是个好地方,富庶安定,生活安乐,这样的局面能不能保持下去只看王妃您一人的选择了。”
黄凝一直没有说话,全程听完赵可所言,不得不说厉云给的条件太诱人,惩罚也太残酷,可谓冰火两重天。对很多人来说,她的选择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可对黄凝自己来说,哪里有什么天堂,皆是地狱罢了。
原来她的怀疑没有错,绣坊里真的混进了厉云的人。厉云的意思,如果她敢反抗他的旨意,不与他的人回京都,那下一秒,母亲、妹妹、小三子都会死,而且小三子还会死得很惨,死无全尸。
黄凝相信以以前厉云的本事,这些事他就能做成,现在他成了皇上,做此事更是轻轻松松。自己与家人是砧板上待宰的鱼,从厉云登上皇位时开始,她就不该心存幻想的,她早该知道,他是不会放过她的。
如果黄凝只身一人,她可以选择相信安信,如果安信愿拿信城与她共存亡,她也绝不矫情,誓死与他站在一起,并肩作战。
但现在,连让她试探信王的机会厉云都不给,而安信失了这个机会,他同样是连选都没得选。黄凝觉得这样也好,他那样爱民如子的一个人,如果为了她而与朝廷为敌,让信城遭遇战争,想必也是痛苦的吧。
而如果安信没选她,选了他的子民他的城,黄凝也不会怪他,但会失望吧,会让这一年来的幸福生活打了折扣,让这些幸福的记忆蒙上阴影。
所以说,这样也好,根本没给他们选择的机会也挺好的。
赵可觉得自己说得也差不多了,几乎是把皇上给他的信件上的话都说了,可王妃一直没有说话,只白着脸,眼珠滴溜溜地转。
赵可忍不住问道:“王妃可有抉择?”
黄凝:“赵公公莫急,此事重大,容我几日自会给你答复。皇上不是也没给时限吗?”
哎哟,他怎么把这茬给忘了。赵可马上道:“给了的,奴才刚是忘了说了。”
黄凝问:“给了?多久?”
赵可:“五日内就要启程。”
“五日?”黄凝自语喃喃道,他可是真急啊。一想到自己只有五日还能在信城生活,还能看到安信,黄凝的心开始痛。
第78章
得知她的时间最多只有五日后,黄凝非常地想见信王。她不管赵公公了,起身急忙地出了院去。
赵可现在可不敢像以前那样强硬地拦黄凝了,他心里清楚地知道,这位不能得罪,谁知皇上把人弄回去是个什么意思呢,以当今圣上的唯我独尊的行事作派,给和离掉的人再次封妃是干得出来的。
黄凝一口气急行到信王的书房,没有人拦她,守卫们习惯了王妃可以自由在府中任何地方来去,这是信王的命令。
黄凝着急的脚步是被里面议事的声音放缓的,只听孟不疾的声音在说:“可也要早做打算,王,他的目的如果是王妃呢?”
安信好一会儿才说话:“我心里有一个打算,我知道若是我说出来,你们一定会站在我这边,不会有任何异议,但事情不到万不得已,我不能这么做。”
屋内并不止孟不疾在,有人跪地道:“我们自是追随王的意志,但还请王顾念城中百姓,以及信城这些年来经营的不易,请王以大局为重。”
有人附和:“直淤与赛达现已是朝廷的势力,我信城已是两边夹击的状况,如今局势明明是对朝廷有力,但新皇却并没有发兵,不知是还顾不上,还是有意留下藩地。如果能有留下的希望,还望王执行以前的政策,以隐忍为重。反正就算是最后朝廷发兵了,咱们也能马上支楞起来应战,并不需要提前做什么准备。当然这也是最坏的结果,应战只是自保,能保到何种程度,我等自是尽全力。”
更多人附和:“请王放心,朝廷若是攻打过来,我等自是殊死一战,决不手软,但如果朝廷不主动发兵,还是请王以大局为重。”
孟不疾在此时说道:“王,领兵们私下与我说过此事,大家只是表明态度,但若是王下令,无论是什么样的命令,我等一定誓死追随,绝无怨言。”
其他人一道说:“我等一定誓死追随,绝无怨言。”
安信知道他们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所以他才说出“你们一定会站在我这边”这样的话,但是不是心甘情愿就不好说了。历朝历代,没有哪个权力方会为了一个女人来制定政策方针,有的话,也是她符合当权者的利益,顺水推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