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渐进式改革
奥斯曼使团取得的巨大成功,消息传回欧洲之后,所有国家都有点慌了。
对于欧洲而言,别管是哪个派别的,大家都信上帝的嘛。个别派系圣母玛利亚地位较高。
但是奥斯曼土耳其不一样,他们是异教徒。尽管从根源上看,三教一家。
如果在东大的扶持下,奥斯曼再次强大起来怎么办?难道再来一次兵临城下维也纳?
各国的外交使节都动了起来,都在试图搞搞清楚,奥斯曼获得的援助是个啥程度。
同时欧洲各国也获悉了周帝国与沙俄之间在陆地上发生了军事冲突,虽然规模不大,但真实的发生了。
只能说奥斯曼帝国内部被渗透的跟筛子一样,什么情报都不难搞到。
很快各国都知道《中土军事友好协议》的基本内容。甚至还搞清楚了,为何不是“周土”,盖因东方历朝历代对外皆自号中国、中华。
最新的《中法友好协议》,也是这么一个措辞,未来大概也一样。总而言之,中国(华)一脉相承,周不过是其中一个朝代。
有一点奥斯曼帝国方面的保密做的很到位,那就是三艘新式巡洋舰的事情,欧洲各国都没打听到。
其他内容倒是都弄清楚了,更庞大的军事顾问团,更多的贷款采购先进的军火,加强两国之间的民间贸易往来等等。
这一下欧洲各国倒是放心了,毕竟周帝国的目的还是为了卖货。区别在于,以前都是欧洲各国上门付款提货,现在是周帝国送货上门,关系处好了,还能贷款。最后各国达成的共识是,都怪俄国佬!
如果不是俄国佬那该死的对领土的野心,怎么会激怒周帝国皇帝,就此加大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援助。
主导反法同盟的英国是最着急的一个,一旦沙俄被土耳其牵制的太狠了,拿什么去抵挡拿破仑呢?
最令人担心的还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法国方面也从周帝国采购军火。
有同样焦虑的还有普鲁士和沙俄,现在的拿破仑已经如此强大,再来一点中国的武器,那不是要上天么?
英国政府紧急派代表团前往周帝国,希望能彻底的搞清楚周帝国的底线,以及试探能否购买新式武器的技术。
可惜通过民间渠道获取技术的可能性不存在,周帝国的军火工业属于国家,并且严格管制,民间商人很难拿到技术。
这点英国商人体会深刻,单单一项茶叶,英国人用尽了办法,都无法获得一颗树苗。
周帝国官方法律明确指出,茶树不得出境,任何人任何团体,一经发现,夷三族。
所以走民间路线大概率是不现实的,并且容易把周帝国得罪死了。
英国内阁开会后一致认为,激怒周帝国的蠢事不能做,看看沙俄就知道了。
就在英国使团出发的时候,一支临时编成的军队,独立镇登车出发了。
在此之前,大量物资已经运抵兰州,通过公路走玉门关,运往迪化。为独立镇的抵达提前做好物资准备工作。
皇帝李元对于安西疆域的渴望,远超承辉帝。对于安西王的背叛,更为不满。即便新安西王请求册封的奏本送到京城,他也不想签字。
最后还是贾琏劝说他,不要看安西一地,要看到漠北和远东两个地方,甚至看的更远,看到大洋对面的东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