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1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选择性地抑制某些细菌生长,有利用另一些细菌生长的培养基,以便从混杂多种细菌的样本中分离出所需细菌。如:麦康凯培养基→抑制G+菌。
2。2。2。2鉴别培养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作用的底物和指示剂,用肉眼可以初步鉴别细菌。
如:糖发酵管,硫化氢管,伊红美苔培养基。
补:有时选择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没区别
2。2。2。3厌氧培养基
专门用于培养厌氧菌的培养基,如:疱肉培养基
2。2。3按物理性状分类
①液体培养基②半固体培养基③固体培养基
2。2。3。1液体培养基
可供细菌分离纯化,菌落观察,生物活性检测及鉴定等。
2。2。3。2半固体培养基
①液体培养基加入0。5%琼脂
琼脂本身对细菌没有营养作用,只是一种赋形剂,其熔点为98℃凝固点为45℃,室温冷却后,是培养基凝成固体或半固体状态。
②可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及菌种的短期保存。
2。2。3。3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加入1%~2%的琼脂
3。培养方法
①大多数细菌可以人工培养
②一般情况下,根据不同细菌,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最适PH,温度(大多数病原菌最适温度为37℃)和气体环境进行人工培养。
补:培养厌氧菌要特别制备厌氧培养基
4。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试验中细讲)
纯培养
①系统只在单一种类存在的状态下所进行的培养。
②纯培养最重要是在于微生物研究,方法是靠灭菌和分离,是由巴斯德和柯赫建立起来的。
③微生物学把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在进行菌种鉴定时,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为纯的培养物,得到纯培养的过程称分离纯化。
5。菌种的保存
在人工环境下,使细菌的生长繁殖受限制,代谢处于休眠状态。
①要求:保存菌种时要尽量维持菌种的存活率(冻干),减少菌种的变异
②常用的保存方法:
斜面低温保存法
半固体室温保存法
液体冻存法
真空冷冻干燥法
喜欢兽医传染病学资料整理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兽医传染病学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