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毒感染的类型
1。按有无临床症状,可分为:
(1)隐性感染
(2)显性感染
1。1隐性感染:
①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对组织和细胞损伤不明显。
②相关因素:病毒的性质、病毒的毒力弱、机体防御能力强。
③隐性感染虽不出现临床症状,但病毒仍可在体内增殖并向外界播撒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有些病对成年动物不发病,但对仔猪感染与其有很大的关系。
1。2显性感染:
某些病毒(如新城疫病毒、犬细小病毒等)进入机体,可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造成组织和细胞损伤,机体出现明显临床症状。
2。按病毒在机体内滞留的时间,可分为:
(1)急性感染
(2)持续性感染
2。1急性感染:
①病毒侵入机体后,经数日以至数周潜伏期,增殖到一定水平,造成靶细胞损伤甚至死亡,从而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突然发病)如引起腹泻、呼吸道症状的病毒感染。
②宿主动员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因素清除病毒。
③特点是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病后常获得特异性免疫(因此,特异性抗体可作为受过感染的证据)。
(目前全球对新城疫“普免”)
2。2持续性感染:
①大多数病毒感染有不同程度慢性症状。感染后在体内持续存在数月、年甚至数十年,引起某些组织器官产生迟发性病理变化。
②急性症状转化为亚临床感染后,引起的慢性疾病。
现在临床上典型症状越来越少,与母源抗体,疫苗免疫有关→从非典型尸体中分离致病性病原,进而鉴定
持续性感染有病毒和机体两方面因素:
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无力完全清除病毒。
②病毒在免疫因子不能到达的部位生长。
③有些病毒可产生缺损型干扰颗粒(DIP)。
④某些病毒基因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⑤某些病毒无免疫原性(朊病毒),不产生免疫应答。
⑥某些病毒对免疫细胞亲嗜,使免疫功能发生障碍或消失。
持续性感染又分为:(1)持续性感染
(2)潜伏感染
(3)长程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