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驻马停下,弯腰抓了一把地上的泥土。
然后伸出舌头舔了舔。
苦涩中带着点咸味。
“盐碱地。”
北方以小麦为主食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
众所周知小麦这个东西不像水稻对土地完全无害。
水乃生命之母,小麦对水的需求极少是需要用土地肥力做交换的。
所以在化肥还没发明出来之前,小麦种植区,土地是需要休养的,不然极易形成盐碱地。
这个问题自先秦时期就有人总结出来了,所以才有了郑国渠。
郑国渠引泾河淤泥冲刷关中平原,东注洛水,以肥淤覆盖盐碱地,最大程度保证土壤肥力,才有了后来肥沃的关中平原。
可以说汉唐盛世有郑国渠一半的功劳也不为过。
但是现在连年战乱,郑国渠年久失修,引淤灌溉早就成了一个摆设,关中平原土地盐碱化极为严重。
要解决这种情况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就是改变关中百姓的饮食习惯,让他们吃大米。
跟小麦不同。
水稻对土地完全没有任何伤害,年年种,随便种,不需要担心土地肥力问题。
所以到了后世,即便是有了化肥,在北方,大米也逐渐流行了起来。
第二种就有点饮鸩止渴了,疏通郑国渠,继续引淤灌溉,尽量迟缓土地盐碱化的进程。
张伟略一思索就有了决断。
“真他妈舍不得啊。”
从杀戮空间里取出稻种,拿起来对着太阳照了照。
恍惚间他似乎是看到了一个慈祥的老爷爷正微笑着对他点头。
杂交水稻初种。
袁老爷子一辈子的心血所在。
这个时代水稻产量太低,想让北地民众改变饮食习惯,推广亩产千斤的杂交水稻是最好的办法。
张伟只心疼了一下就下定了决心。
老爷子大义,后辈也不能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