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打仗的水平也就那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同时治理内政的本事也不强。
但人家能说会道脸皮厚,心比天高命够硬。
就这种人,想要成功还有挺大概率的。
最主要一点,刘备一直都在立仁义人设,你别管真假,但人家名头确实打出去了,而且一直都没有负面影响。
你看看现在那些徐州人就知道了,除了少数一些还想要争权的,大部分都已经接纳了刘备这个新州牧。
“就依军师之计。”
“为了徐州安稳,只能委屈二位贤侄了。”
刘备面色一寒,终于下定了决心。
翌日
刘备亲自带着和蔼的微笑,亲自去见了陶商、陶应二人。
看着两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刘备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
“二位贤侄。”
刘备双手插在袖中,对着二人和蔼的打了个招呼。
“刘叔父!”
二人闻声看去,见到是刘备后,赶忙躬身施礼。
“二位贤侄无须多礼。”
“今日来见你们,也是为了陶使君考虑啊。”
“陶使君乃丹阳人,此前战乱,草草安葬,如今战事平息,理应让使君落叶归根啊。”
刘备坐到了一旁,对着二人语气平和的说道。
闻言,陶商、陶应二人没有多心,同时还对刘备报以感激之情。
毕竟这个年代,落叶归根是最好的说辞。
刘备将这个借口拿出来,陶商、陶应二人还真不好多说什么。
“多谢刘叔父考虑如此周到,不知我二人何时能将父亲的遗体护送回丹阳?”
陶商看向刘备,面色有些迟疑的问道。
如今他们寄人篱下,自然是事事都需要向刘备问询。
“随时都可以啊。”
“这样吧,明日一早,我派人护送你们一同前往丹阳。”
“毕竟路途遥远,如果不派些人保护你们,我这心里也不放心啊。”
刘备面带和善的笑容,仿佛真是二人的亲叔父一般。
那言语间的关切,根本让人无法怀疑他。
“多谢刘叔父,多谢刘叔父!”
二人连声感谢,眼中满是尊敬、感激之情。
本以为父亲死后,他们的日子就要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