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队这边不说,桐县本地人中,许多人尚且不知道如今他们桐县当家做主的人已经又换人了,见有人敲锣打鼓地征集青壮,说要抵抗城外乱军来袭,还以为又是那啥清王的人呢,待集结之后才发现不对。
这领头的咋变成了个女人呢?
难不成清王是女人?
一些没见过李世清的人发出了如此荒谬的猜想。
不过,鹿野的话很快打断了他们的胡思乱想。
鹿野将雷礼探听到的情况又添油加醋了一番说给众人听,重点在于,这支乱军来者不善,若是任由他们入城,将桐县劫掠一空后再扬长而去,将是最有可能的下场。
这也并非鹿野危言耸听,而是经验之谈。
不管前世还是这世,纵观历史,这种农民起义军,有素质可言的可谓屈指可数,尤其听雷礼说,来人足有上万人,且在快速行军中,上万人的吃喝拉撒,若是没有充足的后勤部队供应,不可能如此轻松地快速行军,但一群刚刚造反的乱民,上哪儿准备专业的后勤部队?
所以答案显而易见。
这就是支走到哪儿打到哪儿,打到哪儿劫掠到哪儿的土匪乱军。
若是让他们打入桐县,这整个桐县的百姓和钱财就绝对遭大殃。
当然,如今这局势,鹿野不可能圣母心发作,仅仅因为桐县会遭殃就出手抗地,但既然她自己都身在桐县,出手帮一把便也是帮自己,不然鹿野可不认为,那些乱军入城之后会放过自己商队,而她的商队就算要赶紧趁乱出城,被那些人知道有这么一只大肥羊刚刚溜走,追上来截杀的可能性也很大。
所以,不管是从什么角度,鹿野都想守住这座城。
而在鹿野的解说下,桐县百姓也很快明白了如今的形势。
虽然对于眼前这说话的女人究竟是何身份仍旧有疑问,但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再考虑这点了。
大致说明了一下情况,鹿野便有条不紊地开始布置。
桐县的城墙不咋地,但再不咋地也是城墙,有城墙在,桐县就有地里。
鹿野让人准备搜集了热水、桐油、弓箭等各种常规守城物资,又将征集来的青壮分别安排在城门各处。
商队的精锐则更是各个精打细算,分别安插在各个关键位置。
就连不满十五岁和已经超过五十岁的老幼,也被安排了后勤工作和随时待命的位置。
这一切做好,终于,桐县城墙外,乱军抵达。
-
城墙外,柳命达率领着两万大军,看着眼前这座城墙矮矮的小县城终于松了一口气。
桐县,虽说只是个小县,但此县有大片良田,在风调雨顺的年月里,绝对算是个宜居之地,甚至据说县城里还有个小粮仓。
城小,守备力量弱,却有钱有粮。
简直是再好不过的补给地点。
因此,大军北上之路,柳命达便将桐县列入了必经之地。
在到达桐县县城之前,柳命达的大军已经行进了两天,这两天里,除了自带的少许干粮,只能在路过的村镇小小补充一下,但柳命达自诩义军,并不肯让手下将路过村镇全部劫掠光,只抢了村镇上的小官富户之家,对于贫民则分文不取,但村镇上的小官富户又能有多少油水,因此这两天也不过是勉强填饱肚子罢了,虽然也有些金银的收获,但如今这情况,有金银也得能花的出去。
好不容易终于到了一个稍微繁华些的县城,整支队伍都在期盼着大干一场。
柳命达自然知晓大军的心思,但却在抵达城门下时犯起了嘀咕。
桐县城门紧闭。
城门上安静如死。
甚至听不到一丝城内的嘈杂声响。
如此安静,让柳命达不禁疑窦丛生。
他也不是脑子一热啥都不探查就来攻打桐县的。
不同于李世清,柳命达是个有经验有阅历的造反者。
他出身小农之家,虽然家中不富裕,又是幼子,但却颇受父母宠爱,要不然也不会给他取了“命达”这个名字,寓意便是“命运通达”,然而事与愿违,柳命达自出生后,命运便好似一天也没通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