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鹿野打马跑得飞快,看着潇洒至极,但实际上,因为后面跟了太多人,大部队的速度就注定快不了,除非能不管后面那些靠两条腿走路的,但既然让他们跟着,鹿野便不可能完全不管。
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逃荒什么的,带灾民上路什么的,这事儿她简直熟到不能再熟了。
如今商队有车有粮有钱有人,如果她是个圣母,就算直接把这些人养着,一直养到北地去也完全没问题,但鹿野当然也不会这么干。
她时刻牢记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也牢记着升米恩斗米仇。
于是起初,商队也只是照顾着后面的人的行进速度,在行进一段距离后便会停下歇息,好让后面的人赶上来。
等到傍晚,队伍没有找到城镇,而是在一个小河边扎营时,鹿野才查看了下流民的情况。
才第一天,绝大多数人都没什么问题,顶多走了一下午路有些累,对于干惯了体力活的底层百姓来说,这其实不算什么,大多数人可比当初的傅家女眷们的表现强多了,也就少部分老弱病残有些撑不住。
还有些人口单薄,全家只剩一两个两三个的人家,好不容易停下歇息了,却也不能歇息,只能继续赶紧生火打水做饭。
鹿野便召集了各个流民头头——流民虽然无组织无纪律,但大多数都还是以亲缘、地缘关系结成了一个个小团伙,有小团伙,便有团伙头目。
鹿野吩咐各个头目,集合小团伙之力,分派活计,集中做饭和扎营,如此一来,显然能够节省一些力气,让那些人口单薄的、有老弱病残的人家有喘息的时机。
其实就算鹿野不这么吩咐,大多数小团伙也是这么做的,虽说人性难测,在危机面前什么礼义廉耻都可能喂了狗,但现在的情形到底还没那么坏,于是大部分人骨子里的悯弱心理又起作用了,对于老弱病残能够照顾的自然也会照顾一些,鹿野发话,不过是给队伍定个风气,也是敲打敲打一部分没有啥悯弱心理的小团伙。
她不敢保证能把这一万五千人都安安稳稳地带到北地,但既然他们相信了她,尤其那些老弱病残,可以说是完全将生的希望寄托在了她身上,那么她就会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夜平安过去,第二日,队伍终于在日落前赶到了又一个小县城。
但一万多人显然不可能进城里住宿,因此宿营地依旧是城外,只不过这次可以进城补充物资了。
商队的人不用说,流民队伍中也是有不少人需要进城补充的,鹿野也不禁止,只是让所有进城的人都编成起码十人一组的小组,给每个小组编了编号,吩咐众人明日辰时(早上七点)前一定要出城集合,不然过时不候。
以后每次路过城镇肯定也都要经过这么一遭,早早立好规矩形成习惯,才能给以后省事。
吩咐完,鹿野就带着小部分商队的人,以及秦端等几个这两天已经跟屁虫一样跟在她身后的桐县富户们进城了。
因为在桐县补给过,商队倒是用不着买太多东西,只要进行少许补充就好了,鹿野的主要目的是再买一些牲口——之前在桐县,由于跟着商队走的人太多,牲口成了最紧俏的物资,鹿野便也没跟其他人抢,因此没有补充。
入了城,鹿野很快发现,这个叫做荆县的小县城情况跟桐县差不多,境内大多地方也受了灾,只不过荆县县令是个难得靠谱的,竟然扛住了二皇子的私信劝说,严格按照傅霜知发布的公文所说来安抚流民,甚至还自作主张开了荆县的粮仓用以救济灾民。
于是,如今的荆县县城内聚集了大量灾民,但却不像桐县那样怨声载道,反而一个个很是乖顺和感激,一提起县令老爷,都是感激涕零,甚至还有人知道县令老爷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奉了杭州一位钦差大人的命令,于是便把傅霜知也一并感激上了。
可灾民的感激不能当饭吃。
由于聚集了大量灾民,城内如今物资十分短缺。
不仅是粮食,而是啥啥都缺。
偏偏县令作为一个老实的清官,自身是没啥钱财的。
想掏自己腰包补贴都掏不出来。
衙门没钱,灾民没钱,城内的富户们倒是有钱,可偏偏富户们可不是个个都像县令那般大公无私,愿意掏空自己补贴灾民,相反的,大把人指望着靠灾民大赚一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