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倒也没真的去排队。
“到时候看苏木在部队的发展呗,估计等雨水毕了业,苏木在哪儿,她就得奔哪儿,我这当哥的,是留不住她喽。”
何雨柱掌勺,何雨水给哥哥打下手,苏迎军和李晓兰两口子做白案,弄面食。
“咦?”
这种情况苏迎军是过来人,理解。
苏木去找阎大爷写对联,他也就跟着去。
“喏,买了点这个。”
都这样明显了,如果不成亲,以后指定没法收场。
也都是新衣服。
现在苏木和苏迎军小两口也赶不及去福建找苏川柏团聚,再加上苏木跟何雨水这关系就跟秃子头上的虱子似的。
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真实。
大家伙分工。
不仅是捧场,还给了一小袋松子儿。
苏迎军切墩时,跟何雨柱闲聊。
藏青色的中山装。
嫂子李晓兰笑着随道:“一大早跑前门排队就买这个?”
再经过京城风味儿的一点改良,去掉了豆瓣酱,更换了一些佐料,使其味道更适合大众口味。
“哦。”
陈大奎家自从父亲陈国荣进去之后,过年办年货都不怎么丰盛,娘俩紧巴着过日子,生活拮据的很,哪有能力讲究那些个。
当大院的一大爷,问一下邻里之间的事情,也都是正常的。
反而规模更显壮大了些。
所以年味儿在他那个小家里,也就浓郁了起来。
年三十下午了,不能晾着衣服过年。
等再熬几十年,估计也能被批个老字号啥的。
但今年,陈大奎照着自家的副食本,都买全了。
苏木过了年初四就走。
换一身衣服就不一样了。
陈大奎也是底气足了。
大过年的,只能回家。
说是给后院聋老太太拜年的事儿。
过年给一些,攒着,攒够了才能找裁缝做一套新衣服。
这年头,跟大院大爷谈家庭隐私,谈保密,那就跟投案自首没啥两样。
现在苏木回来,带他走进了一个赚钱的新世界。
毕竟开绸缎铺子的,最不缺的就是布料了。
昨个儿一大爷易中海倒是溜达过来问了一嘴。
两旁摊挨摊,中间人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