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路行来,所见之道,无非混沌、时空、命运、力、轮回、虚无、毁灭……乃至你自身所立新源,皆有其形,有其限。”
他指向院角一株随风摇曳的野草:
“在你眼中,它是何物?”
林宇神识扫过,本能解析:
“蕴含微弱木系本源,结构简单,生命层次低下……”
“错了。”
守拙打断他,轻轻摇头,
“在你眼中,它是‘木系本源’,是‘结构’,是‘生命层次’。这便是你的‘知见障’。”
他目光深邃:
“在圣庭眼中,它只是它。一株草,便是一株草。其存在本身,即是圆满,无需任何定义、解析与评判。”
林宇心神剧震!
老者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敲击在他的道心之上!
他一直以来的修行,无论是吞噬、感悟、还是创造,都是在不断地“认知”道,“解析”道,“利用”道。
他将大道分门别类,赋予其名,界定其性。
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束缚!
是将无限的大道,框定在了自己有限的认知范围内!
忘道……是要打破这认知的牢笼,回归万物最本初的、“无名”的状态!
“看来,你已有所悟。”
守拙微微颔首,
“然,知易行难。你之道主巅峰境界,是你最大依仗,亦是你最大枷锁。”
他站起身,拍了拍粗布衣上的尘土“留在村中吧。何时你能真正‘看见’那株草,何时,你才算有了叩响圣庭之门的资格。”
说完,不再理会林宇,转身走入茅草屋内,关上了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林宇站在原地,久久未动。
他的目光,再次落向院角那株平凡的野草。
这一次,他强行压制住神识的本能解析,摒弃所有关于“道”的知识与概念,只是纯粹地、用最原始的“目光”,去“看”它。
然而,映入他“眼”中的,依旧是构成其存在的无数法则线条,能量流动,生命印记……
那数百万年形成的修行本能,那深入灵魂的认知习惯,如同最坚固的壁垒,阻挡着他去“看见”那株草本身。
他知道,守拙老者给他的,是一场比面对归寂存在更加艰难的战斗。
一场与自身、与过往一切认知的战斗。
他不再试图强行去“看”,而是就在这篱笆外,盘膝坐了下来。
闭上双眼,不是修炼,而是……放空。
尝试着,一点点剥离那些附着在感知上的“知识”与“定义”。
日子一天天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