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谷前要塞防御体系
数天后
1860年元月初
冯国辉再次来到了烂陀山要塞,对这里竣工的要塞设施进行了详尽的验收视察,总体表示相当满意。
烂陀山要塞共分为里、外两层结构,外层为谷前要塞,占据了整个要塞建筑施工总量的八成以上。
远远看去
宛如一条坚实的卧龙截断去路,高大而坚实的红褐色岩石由洋灰抹缝,层层叠叠砌筑完成,厚重而难以撼动。
岩石城墙背后是用钢筋笼浇筑的80公分混凝土墙,宽达46米主墙体由夯土建成,并且内有倾向混凝土砌墙加固。
这是结合西洋与华夏城池要塞建筑优点于一身,精心打造的坚实要塞体系。
在右岸主城墙上
有明显两个突出的欧式棱堡,高高的尖顶式瞭望塔下,密布着各种炮口和射击口,能够与城墙主体形成复合式火力打击体系。
一条奔腾的河流从山谷间倾泻而下,由于时值雨季,宽达80余米的河面愈发的湍急暴躁,河水打着旋的奔腾下泻,发出轰隆隆的急流水声。
右岸要塞主体深入河床中约四米多,边缘呈现半圆形的混凝土底座,并且有上窄下宽的粗钢笼继续向河面方向延伸5米多,表面荆棘密布,铁刺丛生。
而铁山镇出产的砖石,钢铁产品,服装,蔗糖,面粉,精米,油,日用百货和食品也通过马拉重载铁轨车,源源不断的向泗水城输送。
由于军事管制的需要,铁山镇居民非经特别允许,并获得特别通行证,平日里不允许迈出烂陀山谷口要塞一步。
能够驾驶马拉重载列车的都是伤残军人,从铁山镇向外输出产品,向内输入煤炭,木材原料时,马拉重载列车一般采取“换人不换人车”的方法。
谷前镇是从泗水城至铁山镇必经之处,因为热闹的中转贸易而兴盛起来,渐渐成为一座繁华的商业城镇。
要塞后方修筑了大片的砖石房屋建筑,用作驻军和商用,两道要塞之间的宽阔谷地如今形成了热闹繁华的小镇,常住人口达3700余人。
仅煤炭包括焦炭一项,就有数十家商行货栈经营,
谷前要塞主城门由一主两副组成,正常情况下主城门都不开启,除非大帅亲临和军队大举调动以及节庆日庆典,平日里一律关闭。
马拉重载铁轨车经过仓库区,就会天女散花一样分出数条支线铁轨,分别驶入各自的仓库中,极大的便捷了装运步骤。
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