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李国太虽然气质犹存,但形容已然枯败了,毕竟是流落民间二三十年,都说岁月从不败美人,那是在优渥的生活条件下,一旦经久体验人间疾苦,便是天仙身子也扛不住风霜苛刻。眼前的这位李国太便是比之勤德殿上的刘国太,形容相貌如今也多有不如了。
“两位卿家平身吧,你们周济我与皇帝母子团圆是大功一件,老身会与官家说,你们皆是国之干臣,忠心可嘉。”
陈景泰和包拯连忙语带感恩的谦虚了几句。
陈年在一旁低头垂目恭敬而立,闻听国太此言,不免心想这笼络人心的法子不甚高明,可转念一想若是李国太此时对陈包二臣无所嘉许,那才有点不通人情了呢。看来,这能吃能不吃的饭最好别吃,这能做能不做的事最好是去做。
不料陈年把自己当做小透明,有人却不这样想。
“这便是陈侯家的小子陈年了吧?”李国太并不着急进安庆宫,反而关心起了陈年。
陈年陡然一惊,赶紧做恭谨状。
陈景泰替他答言称是。
“你抬起头来让老身看看?”李国太轻声漫语道。
陈年应声,略显忐忑的抬头来,双眼目光只是匆匆与李国太眸光一碰便即分开,一时间不知道看哪。
李国太却细细的打量起陈年来,最后说了一句,“果然与陈侯相貌相似。”
陈年暗中打趣,不该是夸几句什么风流倜傥、一表人才的嘛?不过陈年也知道,自己没这良好的基因,这相貌实不足夸。
“诗写的不错,不过青楼那种地方还是少去的好,这般年纪了,还是先成家立业才是正途。”
陈年闻言怔愣良久,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来回答,但心里却有些奇怪的感觉升腾起来。李国太这般温声细语的训诫,口气一如慈母训儿一般让他无所适从,可到底听在耳中,心下却是暖暖的。
“是。。。。。。臣。。。。。。嗯。。。。。。多谢国太教诲。。。。。。我以后。。。。。。”
李国太笑了笑,“算了,以后再说吧,你来搀我进殿吧。”
啥?
我不是公公!
我不当公公啊!
陈年裆下袭来阵阵凉意。
他回头一瞥陈景泰,却见他面露喜色,示意陈年听话就是。
陈年这才恭敬有加的答应一声,谨小慎微的上前扶住李国太递过来的一只手臂。
“带路吧。”
陈年点头称是,倒真像是个公公一般迈着小碎步陪驾在侧。
路上无话,只是经过御前侍卫和众多内侍宫女的时候,隐隐有目光窥探,似是不解能让陈景泰和包拯随后而行的这个老太太是谁?为何又会让陈年搀扶前行?
陈年眼见这些侍卫、太监、宫女的位置又往外撤了些距离,显然是自己离开之后,皇帝又下了旨意的。
进了勤德殿,皇帝赵祯和八大王赵德芳已然跪在大殿之上,直呼‘儿臣(皇弟)有罪’。
李国太俟见了赵祯,泪水如瀑般涌出,身躯更是颤的厉害,若不是陈年在旁掖着,怕早已委顿地上。
“祯儿,我的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