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母,路上还顺利吗?”戴着眼镜的女人笑着走上前,主动做自我介绍,“我是素我。”
老妇人点点头,这次她回国,从中大力斡旋的,就有旧友的儿女。
当初老友选择投降,她气愤了小半个世纪,感觉自己遭受了背叛。
可是现在,看着老友的女儿,她又觉得顺顺当当活下来就好。
老妇人侧过头,示意外甥女的方向:“你们也有10多年没见了吧?”
戴眼镜的女人上前同自己的老同学握手,又朝老妇人微笑:“91年的时候去纽约见过一趟,本来想去看您的,但您当时正在休养。”
老妇人微微地叹气:“是啊,我年纪大了,人老了,总有各种各样的毛病。”
戴眼镜的女人立刻反对:“伯母,我再没见过比你精神更好的人了。”
跟在她身后的女人同样满头白发,看着要腼腆很多,她鼓起勇气,献上了一束花:“妈妈,欢迎您。”
后面一排年逾古稀的老人跟着喊出声:“妈妈,欢迎您回家。”
老妇人不由得动容,她一生未有所出,只有革命军遗族学校的学生称呼她为妈妈。
她朝这群同样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点头,突然间笑了:“你们也是老头子老太太了。”
那个时候,她自己自驾车去学校看望这群孩子,他们都是那样的年轻又活泼,总是围在她身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她这一生,唯一真正做好的事情,就是办好了遗族学校吧。
在场的人都跟着笑起来。
还有人笑着应声:“我们长成大人喽,妈妈。”
老妇人微微点头,感慨万千:“是啊,你们都已经是大人了,个个独当一面。”
站在最后面的工作人员,赶紧走上前,殷勤的询问老妇人是先去休息,还是另有安排。
按照负责她饮食起居照应她生活的外甥女事先递回来的消息,她要先去饭店休息,然后再继续下面的行程。
老人年纪大了,这趟回乡是为了祭拜父母亲人,不希望被外人打扰。
外甥女儿刚要应答,不想姨母却抢在她前头说话:“去墓地吧,我想看看母亲。”
外甥女儿有些犯难,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准备工作。
然而老妇人却态度坚定:“妈妈是永远不会嫌弃自己女儿的。”
戴着眼镜的遗族学校毕业生鼓起了勇气:“妈妈,我们陪你一块儿去可好?”
老妇人点点头:“当然好,那你们得按照上海人的习惯叫外婆咯。”
工作人员赶紧去安排,不几多功夫,尽量小轿车就鱼贯朝老人家族墓地的方向行驶去。
车子里头都是他们从美国带回来的人,外甥女儿有点儿担忧地问老妇人:“姨妈,你要不要休息一会儿?”
毕竟是从纽约坐飞机到上海,即使机舱布置的再舒服,对于年已近百的老人而言,这趟远游也是沉重的负担。
老妇人微微阖上了眼:“不打紧的,我没事。我们得动作快点儿。”
又是悄无声息,又是安排遗族学校的学生过来迎接,她不想节外生枝。
她人在纽约,却不可能不关注两岸局势的变化。
那个人,从一开始她就不同意他接位。
听说经国那孩子临走的时候也后悔选错了接班人,可是大势已去,纵然是他,也无力回天。
老人们倒台的倒台,倒戈的倒戈,父子俩打下的天下,现在都已经被糟蹋成什么样子了。
不说继承先总统的遗志,就连三民主义也早就被丢到一边。
那个乌糟糟的地方,她没有办法再住下去,只能皱着眉头重新返回美国。
不是没有人想方设法地递话到她面前,希冀可以借助她残留的影响力。可是她累了也倦了,她只想安安静静地侍奉上帝。
外甥女儿不敢再打扰老人,只目光看着车窗外的风景。
她原本极力反对老人回国,因为害怕会有不测因为担心老人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