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立起来的是韩非的法家著作《韩非子》一书。
道、法、墨三家都完事了,儒家终于上交了他们要立的宗师,那就是孔子。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儒家……倒是弄得挺快哈!”羸政看着他们递上来的东西,不由得笑了。
儒家一向自视甚高,这次不也是低头了么?
“你还笑?”李季阳却从外头进来,一脸气呼呼:“儒家就是没事儿找事!”
“怎么了?”很少见到李季阳这么生气的时候。
“那些儒生,竟然在市井之中说我大秦乃天朝,应该心胸宽广,说什么应该给外族人一些赏赐,以展现大国风采云云,脑袋都进水了!”李季阳本来是去酒肆吃点饭,他回家看了看秋收的情况。
回来的路上肚子饿了,就想着就近吃点垫一垫肚子。
就在酒肆里,他听到了什么?那些酸腐的儒生们竟然在说朝廷的不是!
凭什么?
“凭什么?”李季阳义愤填膺:“他们是什么人?竟然敢妄议朝政?不知死活的东西!”
“你忘了?是你自己说的,广开言路。还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羸政还记得,他还把这句话登在了报纸上,然后全大秦的人对大秦的归属感更甚了。
连缴税都积极了不少!
现在又怪别人妄议朝政,其实秦国对于民间一直是很和缓的,并不禁止民间讨论一些事情,尤其是在报纸出来之后。
此次更是在报纸上公然讨论了起来,那些儒生只不过是想在人多的地方显摆一下自己的博学罢了,可是如今秦国识字的人不少,谁搭理他们啊!
羸政早就接到了消息,这些儒生只不过是想通过舆论来上达天听罢了。
真的参与政务,羸政还不放心呢!
羸政解释给他听,李季阳磨牙:“等着,早晚琢磨他们一回!”
“你对儒家很不看好?”羸政就纳闷儿了,甘晶也是儒家的弟子,这年头谁不跟儒家有点关系啊?关键是孔子弟子多啊——“没有,儒家很好,但是这帮儒生不好!”李季阳咬牙切齿:“好好的儒家都让他们给败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