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采用陶瓷的话里面装上火药,杀伤威力倒是有一定保障。但是那种手榴弹如果被硬物磕碰,很容易碎掉。
林夕是现在一直犹豫把不把这种手榴弹制造出来。如果像德国手榴站那样,外面是一层薄钢板。里面填充火药的话,倒是可以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制造钢板的要求比铸造铁壳可要高太多了。这个时代能不能造出这种手榴弹,林夕都不敢保证。
不过,这些都不耽误林夕对他手下那些孩儿兵们的训练。最让林夕感到意外的是六伯居然给他送来了那种缩比的火枪50多支。
不过,这个谜底还是林长石给揭开的。林长石对林夕说:“林夕设计那种小火枪制造起来非常容易,火枪制造最困难的就是枪管。其他的零件都可以随便的打造出来,就是标准不标准的问题。”
“而恰恰林夕需要的这种火枪的枪管极短。只有正常枪管的13左右。而船厂里是能够制造火铳的。
那里有许多被钻废的枪管,就是那种整条枪管钻了13,甚至一半儿的时候枪管报废了。还有的是枪管是从两头钻的,结果两头的圆心不对称,整条枪管报废。但对于林夕这种小火枪来说,这种枪管是可以用。
把那些钻废的枪管能用的部分截下来。在切削一个铳床把枪管安上,再安上其它零件儿一把小火铳就完成了。”
而且林夕的这些火铳是训练用,并不用于实弹射击,因为林夕仿造的后装的神机铳。所以每个桶配上五个装药的小铜罐。里面只是装上很少的药并用纸团或者乱草将其塞上,防止火药漏出来。
然后装上火绳进行射击,只是体验一下火铳射击的感觉。由于装药量少,威力也小,不会产生炸膛,所以生产起来要求也不是特别严格。只要注意装药量这些小火铳充其量也就能当个炮仗使,没有任何杀伤力。
因为这个原因船厂那些报废的枪管,以前都是要回炉的,现在都是改造一下都给造成了小火铳。
到三天前林夕检验装备的时候小火铳现在已经有102只。基本上等于14的士兵都有一把能够打响的火铳。
所以林夕现在索性200人使用长矛,100人使用刀盾,剩下的100人全部变成了火铳兵。而且每训练一周这100人就变换一个兵种,基本让他们做到。每个士兵能熟练使用部队装备的所有武器。
有一次林长石来看林夕练兵,观看一天后。
林长石回到院子里对林夕说:“戚爷爷《练兵实纪》中最基础的练手力、练足力、练身力等要求。
比如说让众人列队长跑,以各人一口气跑一里,不气喘,队列不严重分散为合格。此后又让各人负重奔跑,重量慢慢往上加,这都是练精兵的方法。
但是你手下的孩儿兵体能先天不足。如果按照戚家军的练精兵的方法,是练不出来的。”
说罢林长石把林夕带到了院儿里。林长石从院里的兵器架子上拿了一把长枪。在院里的林虎生和石元磊都围了上来。
林长石手拿长矛摆了个侧身起手的姿势,猛然一声大喝:“杀!”后脚撑地,前脚向前迈出飞冲上前,擎枪瞬间刺中了前方二十步一个人形木把的目、喉、心、腰、足五处,所有的动作似乎都在一眨眼间完成。
林虎生和石元磊大喊一声“好,枪法”。
然后林长石转身向林夕说道:“这样才是精兵和家丁的水平。你的那些孩儿兵和你一样身体天先天不足,是根本练不到这个水平的。所以你一辈子按照绩效新书的上面练兵是练不出戚家军那样的精兵来的。”
这时,林长石把手中的长矛又放到兵器架上,从兵器架上拿下一只大棒。
准确来说,林长石手拿是一根夹刀棍,长约八尺,粗约二寸,在大棒基础上还加一五寸短刃,形如鸭嘴。这种兵器多由骑兵,上马可刺,下马可击。
但是步兵一旦有人使用这种武器,那一定力大无穷。因为这种武器和锤十分相似又有刀刃所以得到一些勇猛之士的喜爱。
然后林长石示意在院子中的林虎生和石元磊各自拿起一套刀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