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拿到的是有小吏写上名字的卷子、一叠草稿纸和一张由小吏写好的考号走向考场,并寻找自己的座位。
只是刚才在排队的时候,林夕突然听道突然如同波浪般传了开来的一条消息突然,令大家都惊讶不已,甚至让大家顾不得考前的纪律纷纷传递自己知道的消息。
这条八卦的大新闻也缓解了大部分考生的的紧张感。
这消息是关于张容献的,大家先前一直都知道张容献去年去了一次广州城,但却不知道他去做了什么。只是如今消息已经传了回来。
原来,张容献前往广州城并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去做了广东巡抚的帐前幕僚,参与了镇压粤西瑶苗叛乱的战事,还献计平息了粤西的土客争端。得到了两广巡抚的欣赏。在奏功表上还填了张容献的名字。
这次张容献回来复考,即将升任京官工部侍郎的巡抚大人特意官船相送,并称后年要在京城为其设宴,贺其再登皇榜。
再想到魏云和张荣献的赌约。自己和张容献打的几次交道。他提出的那些条件,林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林夕听到那些考生曾经说巡抚跟提学乃是同乡,两人还是同榜进士,交情不错呢。
林夕听到这个消息,当即露出一丝苦笑。不由得对林长钰的谋略深感佩服。如果让张容献来考试,那么院试案首非其莫属。
童子试和院试其实还是夹杂着太多的官场交情。为什么县案首一定能通过府试,而府案首又必然得到秀才的头衔?
这还不是官场的一项潜规则。知府卖面子给知县,而提学官又卖面子给知府。
在如今的大明朝,可没有那么强的上下属关系。七品御史搬到朝廷大员的案例不在少数。
现在,谭巡抚凭着镇瑶苗的战功和平息粤西土客争端的政绩,官升到从二品的工部左侍郎。别说是四品的陈提学,哪怕是六部尚书都不敢将他真得罪了,更不可能吝啬一个小小的院试案首。
因为工部左侍郎就是工部真正的一把手。而工部尚书则是按照大明的惯例是参与内阁的阁老之一。
大明在张居正之后的内阁一般有首辅、次辅还有皇帝指定的一名阁老,加上六部尚书组成。而首辅和次辅是由京官在大殿上挺推所选举出来由皇帝批准的。
如果内阁中发生争议则是举手投票,票多者为胜。然后再将他们票拟的意见上奏皇帝,皇帝批红同意便形成圣旨和政令,便可以颁行天下。如果皇帝不同意,便打回再议或者留中不发。
院试由于人数不算太多,所以很快便检验完毕,进行得很是顺利。考试座位跟县试和府试稍微有些不同。只有一桌一椅并无房间。所有考生都是面朝北,正对着一个为陈提学准备的高台,中间有一个甬道。
林夕的运气比上次要好,桌子很是干净中间的木板的接缝很是紧密,得到了一张很好的桌子。
大家按着座位号就坐,静待着考试开始。只是很多听到刚才那条消息的人眼中仍然带着幸灾乐祸,时不时有知道一些内情的考生转头瞧向魏云坐的那张桌子。
魏云面不改色的整理着自己的东西并用水瓢舀来的清水滴在砚台上,开始磨墨丝毫不显得紧张。不因为他突然听到的那条消息而显得慌张。让那些考生对魏云的镇静深感佩服。
而林夕却知道魏云如此镇静的原因,因为那个张荣献今天不可能来参加这场院试了。
“入场闭关辕门,考生不得喧哗。”一声钟声响之后,外头有衙差大喊了一声,随后便听到了关门的声音。
科举对于明朝是极其重要的,对防范舞弊的行为更是做到了极致。门关闭后,不管什么原因都不会再开启。这里会自成一个独立空间直到考试结束,不论是考官还是考生,都没有再跟外界接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