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在这里使用是没有禁忌的。
我拿过青铜镜照向那本书和那封信,然后开启高维功能,果然,这书和信的所有信息全部都传达给了我的意识。
这本书是从一些西方典籍里翻译过来的,是清朝末期接触西方文明的一个切入点,也是洋务派搞洋务运动运动的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是那句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出处之一。
这书有很多版本,这本是曾纪泽收藏的。
这个姓孙的也就是孙爷爷的爷爷是曾纪泽的好友,听说有这本书就想借过来看。
曾纪泽还给这个姓孙的写了回信并把这书借给了这个姓孙的。
后来因为是战乱的原因一直没有还给曾纪泽。
现在我对青铜镜也基本释怀,而且能在这里见到曾国藩已经是我最大的收获了,我一点也不失望。
我谦卑地说道,这书还是要物归原主的,不过现实社会我需要怎么处理呢?
曾国藩也笑了说,不必了,时过境迁,你们能好好珍藏就足够了。
他说的有道理,我没有推辞。
我继续说,关于曾前辈我还有几件事我很感兴趣,不知可否当面请教?
曾国藩示意我继续。
我说,曾前辈是否也会为当年平灭太平天国后解散湘军后悔呢,如果您当时能够把清王朝取而代之,以您的文治武功、用人识人之道以及现在看来都是最先进的处事哲学,是否也会成就一番霸业。
曾国藩摇摇头说,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我既读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礼。清廷对我不薄,我不能效仿董卓、安禄山之辈。何况我就是以勤王忠君为建军宗旨,怎么可能自己先违反呢。
但清王朝的腐败、腐朽不是一朝一夕了、、、
曾国藩还是摇摇头,不愿意再讨论。
我也识趣地不再继续谈这个话题。
我想起了一件和曾国藩有趣的轶事,笑着说,我曾听说过您的一个故事,说是您在夜晚背诵一篇古文,可半天都背不下来。
小偷正好趴在房梁上,实在忍受不了了,下来直接背诵出来,然后扬长而去。这件事是真的吗?
曾国藩笑了,笑的像个孩子。
最后说,我的确不是特别聪明,就连我的徒弟李鸿章都说我反应有些迟钝,但这个故事肯定不是真的,哪有那么无聊的小偷啊。
您的反应迟钝?我吃惊地说,您可是被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完人之中的那个半个完人啊?况且您的那些名言到了现代社会都非常风靡。
曾国藩摇摇头说,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优点和缺点,我也不例外。
我点头继续说道,提到您就不能不提太平天国运动,我知道您对太平天国评价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但是现代人认为太平天国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天朝田亩制度,有人人平等的思想萌芽。您怎么评价现代现代人的观点呢?
你是用现代人的观点评价古代的事,我无法评判这么做的对错。但我仍然认为,太平天国没有一点进步的意义,政权、神权和个人的欲望交织到一起,是历史的倒退。儒家思想即使到了现代也有其进步的意义,我不反对革新变革,但应该是向更好的方向变革,不能为了变革而变革。太平天国肯定代表不了进步的力量。
我最后问道:您的处事哲学和家书现在已经成了最热门的理论,如果您以一个现代的角度,还会在哪些方面给现代人一些忠告或启示呢?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教育上讲究因材施教,处世哲学也是因人而异,任何处事哲学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要过分追求这些。
不过处于信息时代的现代人确实需要更多的推敲一下自己的人生观,不应让过多的资讯代替自己的思考。另外,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妨再大胆一些。特别是对于年轻人,那些谨小慎微的人生哲学并不适用,人生在世还是应该先有豁达光明之识,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其实我还想问有关曾剃头的问题,说实话那以现代人的观点可能更不好解答。但我没有提,因为内心深处我还是非常敬重曾国藩的,不想在他面前提更多的异议。
至于最有名的曾国藩的家书我也没有多问,网上已经介绍很全了,我也不想赘述。再次寒暄几句后,我起身告辞,曾国藩表示随时欢迎我的再次来访,我万分感谢。
然后回到现实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