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赵破奴攻入乌孙国的同时,大汉的和亲队伍就出发了。
这支队伍大张旗鼓的进入乌孙国,几乎跟随汉军的脚步进入了乌孙国的王城赤谷城,然后就“意外”收到了猎骄靡遭匈奴人暗箭射杀的消息。刘细君因此“泣不成声”。
不过坚强的她依旧强打起精神,“指挥”汉军攻打匈奴人,夺回被匈奴人侵犯的国土,光复乌孙河山,在赤谷城内肆意挥洒大汉公主的英气,重新为赤谷城的臣民们建立秩序。
甚至她还以自己的名义在城内开了数个“救济亭”。
乌孙国无论是谁,无论身份,无论男女,皆可前往“救济亭”领取赈济食物,以助乌孙国臣民共渡难关。
至于赈济的物资,则全是赵破奴率军从匈奴人手里抢回来的。
当然,对外则依旧是大汉的友情资助。
这招“空手套白狼”,属实让刘据玩明白了,以至于苏武和刘细君看着那些感激涕零的乌孙臣民,都稍微有些于心不忍。
不过再转念一想,从匈奴人手中抢来的东西,可不就是大汉的么?
……
匈奴人来得快,去得也快,毕竟一直在被汉军驱赶着呢。
他们的下一站,便是东临乌孙的大宛,也就是历史上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了两次,最终让大汉付出了巨大代价,却只换回了三千多匹马和一颗大宛国王人头的国家。
这场仗在刘据看来,其实无异于战败。
毕竟大宛国王也不是李广利破城之后砍的,而是城内王公贵族眼看形势不妙,杀了国王以求自保的手段。
并且打完这场仗之后,汉军虽然“威震西域”,但也依旧没能在西域建立起有效的统治,大宛的新国王也依旧不将大汉当回事……他们心里八成还觉得自己很精明,大汉很好糊弄,不远万里付出巨大代价,拿回那么点东西就知足了。
不过这一次。
已经不会再有贰师将军了,大汉也不会为了那么几匹虽有爆发力,但耐力不足的汗血宝马去打那场虽胜犹败的战争。
因为现在的大汉手中,有一根“上帝之鞭”。
在匈奴人入境的时候,大宛国已经得知了乌孙国的情况,于是提前开始备战,紧闭城门不许匈奴人进城。
然而物资紧缺的匈奴人可不管这些。
大宛又怎是匈奴人的对手?
历史上李广利第一次无功而返,也不是因为大宛人骁勇善战,而是因为路途中损失太大,到达大宛郁成城的时候,几万人就已经只剩下几千,还都如同乞丐一般饥饿疲惫,根本不具备攻城的条件,更不要说攻打大王王城贰师城了,于是李广利不得不下令撤军。
而这次,大宛面对的可是数十万红了眼的匈奴人。
尽管这些人并非全是士卒骑兵,拖家带口者甚众,但攻打一个大宛王城已经绰绰有余。
于是三日破城。
匈奴人进城之后,依旧信守诺言,纵兵屠杀劫掠,大宛王城血流成河。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竟是另外一个与大宛紧邻的人口甚至不足万数的小国——疏勒国。
疏勒国受刘据派出的汉使游说,又受到东边的龟兹国影响,一同加入了“西约”。
因此刘据根据“西约”的协定,提前派出一千兵马,并要求龟兹、焉耆、尉犁等二十余个加入国每国派出部分兵马,共同组成了一支多达两万人的西约联军。
这支联军统一由已经在刘据身上学了不少东西的赵破奴裨将王恢调度,并打开武库暂时使其装备汉弩汉刀。
如此才刚进入疏勒国境内,匈奴人的先头部队便遭迎头痛击。
他们还道是遭遇了汉军伏兵,当即吓得抱头鼠窜,转道便去了尚未加入“西约”的莎车国。